中埔山、糶米古道 知性之旅

04/25 三十五人同行。

行程摘要:臥龍街和平高中臥龍九三高地公園福州山步道中埔山中埔山東峰軍功山忠正嶺廟中廟土地公嶺
糶米古道吳興街六百巷一百弄底吳興街溫暖的家

行程介紹: 
公車在基隆路的和平高中站下車,
沿臥龍街經和平高中、芳和國中、189號蔣家,
向前右邊走枕木步道,就可直上臥龍六及九三高地,
再走公園步道而到達福州山

福州山位於本市東南丘陵間,緊鄰市區,
週邊因北二高連絡道、辛亥路、臥龍街而為本市交通要衝之地,
為美化坡地景觀,增添民眾登高賞景據點,
提昇鄰近社區休憩環境品質,台北市政府規劃闢建為「福州山公園」。

園內第一、二階段開闢面積約八公頃,
為營造富變化之生態林園景緻,
已種植約一萬八千株低海拔原生植物苗木。
遊客現可由興隆超市旁小公園後側或由辛亥路旁入口,
沿枕木步道上山登頂,至六高地或九三高地有二座觀景平台及涼亭,

可鳥瞰市區,景觀一級棒,
登頂者絕對不虛此行,很適合-般民眾健行登高賞景。

沿稜線南上,遇水泥路不要往下(辛亥路),
選左邊山路續走,再遇陡上的水泥路,
選最右邊山路經小觀音廟而到達中埔山
(又名十五份後山,北市79號三角點,標高139公尺),                        

再向東上行到達中埔山東峰(圖根點,標高145公尺),

往下行,在相思林中的平地上,搭起兩塊大塑膠布棚,
這裡是興昌里里民活動的好場地,
繼續往下行,
在「深坑臥龍22號電塔」的上方路邊就是軍功山(北市地測,110公尺),

出綠竹林遇公路向上前行,到世界山莊大門口,過馬路有地母廟指標。

不久到達軍功路67162號,大牌樓題著「忠正嶺」,
門聯是:「功械留門進三高,蓮城養誠助化道;
德行從聳明山嶺,佳(申武母)留懷此按城。」
(申武母)這字的音義如何?在下不知道,當時也無廟祝可問,
只好留待以後再研究了。
如有高明請多指教,謝謝!

*為了解開(申武母)的謎題,
93/02/17又再走一趟全程,再算算時間是否正確?補記遺漏的景物,
看廟公在廟裡,趕緊向他請教,
廟祝說:廟裡的門楹對聯都是土地公指示的詞句,
(申武母)是三個字,台音都相同,
左邊第一字,是「母」轉90度而成「申」(向右轉,向左轉都行),
中間是兩點不是一橫,這三字代表母親的腳色。

上台階,只見大廟包著小廟,大廟是「安祿宮」,
小廟是「庇福宮」,門聯是:「萬古英靈將,今辰福德長」,
都是供奉土地公。
廟旁有嶺頭石碑:嘉慶己卯梅月重修字句,
嘉慶己卯是1819年,重修到現在已有185年,
如果算廟宇創建時將會超過200年,
當時的台灣社會如何?咱的祖先生活狀況如何?
這真是一條懷舊之旅。

從廟左側上泥土小徑,就進入土地公嶺古道,
看到路旁左邊有一棵大榕樹,樹幹直徑150公分,相當罕見

不久即到台北博嘉014,深坑木柵013電塔,
再上一號電塔(台北博嘉015,深坑木柵015電塔)
路右有保線路到電塔,
在電塔後面有兩顆基石:北市84號、都市計畫處1084等基點,
此處就是標高167公尺的土地公嶺山,
輕易的摸到兩顆基石後,退回路口往上行,
出綠竹園,順著柏油路出柵門,即到墓園馬路,
不要左往信義區崇德街,走右邊往木柵區4159巷馬路,
78分鐘後,在073號電線桿,
路的左側有登山布條及標示:糶米古道,
往上走就是糶米古道500階的最高處,
以後往下走,直到0階起點處就是糶米古道。

糶(ㄊㄧㄠˋ)(台音ㄊㄧㄛˇthioˋ)賣米的意思,
為糴(ㄉㄧˊ)(台音ㄉㄧㄚtiah)買米的相對字。

咱以有限腳力,走無限山水,
由上往下到吳興街六百巷一○○弄底,
或由下往上的社區登山步道,全程約有五百崁的石階,
是清朝道光年間,松山三張犁務農的農戶,
欲將栽植收成的稻穀,挑往南港和文山區買賣必經的古道,
所以被稱為糶米古道。

整整齊齊已經舖修過的石階,早已不是過去的米路小徑,
但由於樹林濃蔭,野花遍地,溪水潺潺,鳥鳴蟲唧,
已成為社區人士登山健行尋根的步道。

沿途的林相自然,除了一些人為栽種的鳳仙花外,
像白匏仔、江某、構樹、還有種類頗多的蕨類植物,
可說是一條極佳自然兼人文步道。

步道上有財神廟、地藏殿和糶米公廟都是當地居民喜歡祭拜的小廟。
尤其是位在三五五階的糶米公廟,門額題字「新坡糶米公」,
門聯是「糶糧先賢蔭地方,米榖滿倉富眾生」,
糶米公廟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百餘年前有群賣米挑夫,經常在過嶺前的一棵老楠樹下歇腳。
昔日有九位鄉賢,曾在楠樹下結拜兄弟,並指石立誓:
每次挑米一擔預留一碗,累積基金準備建廟供奉福德正神,
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另有一傳說,在日據時代有新坡人躲避空襲到此,
曾許願若能逃過劫難必為土地公修廟

光復當初民生凋敝,由於財力匱乏,
僅以石塊砌廟,由於神明靈驗,所以香火鼎盛。
七十二年有位老婦途經古道樹下避雨,
看到小廟簡陋,耿耿於懷,
當夜夢見土地公現身指示就地重建,
乃紛告鄰里眾人捐款重建糶米公廟。

這座加高填平的廟埕,雖然規模不大,
卻提供社區人士登山休息、沏茶聊天,登高遠眺大屯、觀音山的好景點。
除了得到心靈的依歸,更具有敦睦鄉鄰的作用。

『米路』是這條小山路的名字,
原來以前是吳興街賣米的挑夫不願意繞遠路,
而為了方便將米運往文山區及南港,
因此開闢了這一條小山路作為運米的捷徑,
這便是『米路』的由來。

這條米路有許多特色,在米路口左側有一個煤礦坑,
往上走右側有一個台灣較少見的財神廟,
門聯題文:「財富開由錫口區,中興國祚;神恩佈自金龍嶺,廣裕民生。」,
再來會遇到糶米公廟(土地公廟在355階左右),
難得的是它的右邊並排處有一棵百年老楠樹,
上面也有一棵百年雀榕,但是雀榕太高無法接近,
所以通常只介紹老楠樹,到達500階的山頂,山頂是墳場,
放眼望去文山區盡在腳下!

另外有一處還可看見露頭的岩層,
在這樣一個地方做環境教學是再好不過,
它融合了地理、歷史、傳統、自然與人文,
所以「米路之旅」是一件最有意義的活動。
從臥龍街入山,到吳興街結束活動大約三小時左右,
但是可以讓咱再複習一下:

「糶米、糴米」已不是咱的生活用語,
看一看廟中廟200年的古今對照,興起思古幽情,
如果意猶未盡,可以到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
「紐約、紐約」,新光三越一、二館,華納影城慰勞自己,
都是不錯的選擇,希望大家告訴大家,踴躍參加「米路之旅」。

糶米公廟背景知識:

(參考::古道協會網路資料庫、信義區公所網站資料)
台灣的諸神崇拜中,以土地公的信徒為數最多。
由於他是專司土地的神,而土地與人民生計的關係最為密切,
是地上作物生長的神,是畜生旺盛的保護者,
所以一般人都不時祭拜土地公,祈求土地公恩賜。

台灣民間普遍祭祀土地公,
除了建立專祠供奉外,也在各廟宇中設壇祭祀。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廟祠稱「福德宮」,或稱「福德祠」;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大伯公」,廟祠就稱「伯公廟」或「伯公亭」。
墳場旁往往有個「后土」或「福神」的石碑,
后土就是守墓之神,也就 是土地公。

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誕生日,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虔誠祭祀,土地公廟多要演戲,
以祝「福德正神」千秋。
不只二月初二要致祭土地公,八月十五還要舉行一次的祭禮。
前者是春祭,祈求福氣;後者是秋祭,答謝土地公的保佑。
這種風氣自古至今,未曾中輟。

除此外台灣商家每年年底做的「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
和年初做的「頭牙」(農曆二月初二),
祭典都較盛大,所以也被現代人視為財神。
而糶米公廟就是一座供奉土地公的廟宇,
糶米公旁有一棵楠樹1885年種植,樹齡約118年。
如今這座加高又填平的廟埕,已成了遊客們休息、聊天、遠眺的好地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