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a-chi的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lea.wang/twblog

目前分類:古道漫遊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探訪:作埤內古道

問住在汐止的人們:作埤內在哪裡?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連中、老年人也會覺得陌生,去過的人更少。

在汐止東南邊,古早時候稱「石硿子」的東山里(1),從仁愛橋以南,磐石嶺以北,姜子寮山以西,鵠鵠崙以東的地區,統稱「作埤內」,石硿子溪(東山溪)上游由南向北穿過作埤內,房舍都建在河谷的山坡上。

地名為什麼叫「作埤內」?「埤」在哪裡?葉富吉先生告訴我:先民築壩成池儲水,因為是人工所建,當然叫「作埤」,以現代的名詞就是建水庫,「作埤內」在水庫後面就非常清楚了。

 作埤內葉府祖厝原址

DCP_0360-1_調整大小

 

DCP_0369-1_調整大小

 

DCP_0361-1_調整大小

 

DCP_0372_調整大小       

 

作埤內古道被大水沖毀需涉水通過  作埤內古道 013

 

作埤內古道 024

 

作埤內古道 007

 

作埤內古道 028

 

作埤內古道 008

作埤內古道被大水沖毀需涉水通過 

作埤內古道 027

作埤內縣議員李和先生祖厝

作埤內古道 040

 

作埤內古道 045

 

作埤內古道 038

 

作埤內古道 037

作埤內古道 046-3

李金木先生、周再思先生和台北縣第二屆縣議員李和先生,曾先後在這裡投資開採半柴、油炭的小型拖籠煤礦,礦名叫新興隆煤礦。還有十幾個焦炭窯,早期還沒建卡車路時,是用輕便車運到用四塊大石板鋪成,中間有石柱的興隆橋,(汐平公路改建水泥橋稱為仁愛橋)再由卡車轉運。

後來沿河邊建有卡車路運送煤炭、焦炭到重工業(台灣煉鐵廠)。這裡物產富饒,除了山產、煤炭以外,也有石灰石礦,出產石灰。在古道旁有一座高約六尺的方形大石柱,很多人(作者也如此)猜測是橋墩,其實它是架大水管引水發電的柱子,石硿子在此處設有小型發電所。

居民大多從事農耕、植林,兼作採煤、燒炭、作石灰等工作,全盛時期居民有幾百人。很不幸,民國58年中秋節前後二次的超級強烈颱風,豪雨不斷,土石流造成大崩山,重創作埤內地區,產業、家園破壞殆盡,世居作埤內的部分居民不得已才離開家園。

十幾年後作埤內地價上漲,居民回來啦,有眼光的人士,也在風景秀麗的作埤內購地蓋起別墅。每年夏天,市公所在汐平公路仁愛橋附近的東山溪,效法先民「作埤」,整建天然河流游泳池供市民免費游泳,汐平公路賞景的人潮漸漸增多,探訪古道的熱潮在各地延燒,汐止的後山:平溪、菁桐地區,假日人山人海,知道汐止市有社區免費巴士到磐石嶺(今年已延駛至嶺腳)。大台北地區的愛山人漸漸增多,他們也會從磐石嶺向北健行東山路,走菁桐古道汐止段,或是向南走古道菁桐段抵達平溪、菁桐,才坐電車回家,很可惜的是這些愛山人士已經到作埤內門口,卻不知道與東山路平行的東山溪谷有一條景色優美,可以戲水、沿路濃蔭敝天超過百年的作埤內古道(2)。

東山路(菁桐古道汐止段)與作埤內古道都是石硿子到石底的古道,前者在山腰後者在溪谷,不僅是陸路與水路的差別,東山路上半段已鋪好柏油,下半段則鋪水泥,只有中間一段約 500 公尺還是泥土路,全線可通行小型汽車,開闊沒有遮蔭,嗅不出古道的味道(僅在泥土路段下方還保留約等長的古道)。

作埤內古道雖然經過幾次颱風的浩劫,靠近河岸的古道有幾處崩塌,需要不斷的涉水,轉換走到對岸尋找路徑,但也增加不少的樂趣,如果在盛夏,您一定想泡在清澈的溪水中。礦場已消失,僅留下一節約5尺的鐵軌做見證,世居作埤內的葉府,還留有兩處的古厝遺址,房屋的基地相當寬大、精美,可以想像出居住此地的舒適。

據葉富吉先生說:他曾祖父    葉求老先生世居作埤內,在這裡成家立業,東山路上的開路紀念碑,是曾祖父當保正時開保甲路所立的,他16歲時還住過此處。途中有一片杉木林,樹幹直徑約有七、八寸,他曾參加植樹,如今樹木已成材,令他高興不已。其中有一株杉木根部被拔起,橫躺在河面上,枝葉還是鮮綠,展現它的生命力,令人感動,也感到天災的可怕。

感謝市民代表會廖副主席正良先生(現任新北市議會議員),平時熱心公益,對於整理古道,藉由點到面的文化深耕活動,喚醒社區共同愛護,欣賞文史古蹟,昇華至守護,維護汐止的好山好水,非常關心、用心,深獲市民擁戴,當選本屆台北縣議員。也感激市公所去年1223日出動15人的割草大隊,由葉富吉先生指引,辛苦揮汗整天,讓荒廢三十幾年,被比人高的蔓藤、茅草淹沒的作埤內百年古道,恢復部分路寬二米的保甲路原貌。

2006/01/15本會從磐石嶺下切作埤內百年古道活動,有52人參加的盛況,連住在永和市,在中央銀行服務的葉先生,也放棄自己隊的行程趕來參加,可見作埤內百年古道吸引力不小。

 從仁愛橋逆水上行,或是從磐石嶺往下走,只費二、三小時即可愜意的走完作埤內百年古道,愛山的朋友,您也來探訪一趟吧!

1:根據東山國民小學校史記載,民國十六年(日本昭和二年)四月設立臺北州七星郡汐止公學校石硿子分教場。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一日,改稱為汐止國民學校石硿子分教場。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一日獨立設校,改稱為台北縣立東山國民學校。由此可知日據時期的石硿子,到台灣光復後才改稱東山。老一輩的人還習慣稱「石硿子」。

2:根據李和家族略史(1984年時,李和70歲,在祖厝立碑)記載,他的祖先在清朝乾隆29年(公元1764年)由福建渡海來台,就在作埤內定居開拓,迄今已242年。

2005/12/24  2006/01/15旅遊

2006/01/21  旅記

 

CoinMan2009/01/03 22:55 回應

今日從東山路獨行菁桐汐止段古道至磐石嶺
然後回切走作埤內古道出內曾路(此段約費120)
途中溪谷見一果子貍被獵者補獸夾夾住右後腳
南段不斷的在溪左溪右切換(路跡尚稱清楚,過河時稍加留意路跡暨登山路條則無迷途之慮)
饒有古意的古道
謝謝你此篇對古道文史背景之介紹
對遷居汐止12載的我
能對古道有進一步的瞭解

 achi2009/01/05 16:27回覆

作埤內古道在58年破壞湮滅,

迄今將近40年,

您遷居汐止12載,

卻能一睹古道近況,

算是有緣,

希望古道早日風華再現!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式稱「魚路」,古道100年紀念之旅

 

 「魚路古道」不是給「魚」走的路,而是挑魚走的路,也就是金包里大路。

清末以來台灣就有一句俗諺:「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這條是漁民利用為擔魚貨到台北府城販賣往返的人行道,山徑長達30餘公里,在清乾隆年間就已經有了。正式稱為「魚路」則是在一九○三年(光緒廿九年)。因此又稱為「魚路古道」,又兼具婚姻道、獵鹿道、硫磺道、樟腦道、茶道、藍染道、薪碳道、牛道、行軍道等多種產業及生活機能。

沿途皆為先民採用自然石階鋪設而成,寬6呎。現在因道路兩端近金山及士林處都因為墾殖及開發大部分破壞殆盡,但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山豬湖經擎天崗到頂八煙段,全長約4公里,尚保存完整,路面是由石塊鋪排而成的道路,路面狹隘,走完全程約需3小時現在要進入這條歷史古道,可以從擎天崗遊客中心往東的步道,連接金包里大路,沿路有梯田農園、古圳行約1公里還可看到絹絲瀑布,涓涓細流從高達十餘公尺斷崖飄逸而下,輝映溪中氧化的紅色岩塊及彩虹光影,顯得格外亮麗動人,這段路在日據時代還供馬拉砲管,曾整建拓寬為砲管道。

金包里大路目前在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規劃下,將原來尚存的古道重新舖設,並在遊客中心闢有展覽室,及上磺溪停車場附近設置定點的解說牌,以便讓遊客能對這條古道的所代表的人文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

由土公廟沿草原上的牛垺循金包里大路路徑前行,至城門 ( 圖為金包里大路的城門口 ) 往下行沿線有多處河南勇路與日人路交會點,日人路於日治時代所築,是為行軍拖炮而開,因河南勇路坡度太陡,不易拉動炮輪,因而另闢新路,以之字型迂迴切過河南勇路而下。

這兒也是抗日義軍簡大獅的游擊山寨,目前尚留有營舍遺址、溝壕及城門等遺跡,城門旁也可見到日據大正年間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的界碑,見証了朝代更迭的悲情;日本人為了消滅簡大獅義軍及供日軍防衛與行軍使甪,還於百年前另外於金包里大路旁,沿等高線開鑿了可用馬匹拉大砲的砲管道,有人稱為日人仔路,其寬度達九呎,比一個扁擔寬度六呎的河南勇路寬度為大。嶺腳坪是兩路首先交會處,清朝曾有一兵營在此,循階而下,經過獅子頭下方的痟人墓後,就是二層坪,二層坪是平坦階地,在二層坪下,有一水源,泉水清澈沁涼,所以從前由金包里經此的擔魚人或趕路人,一定會停下來休息喝水。

 

↓金包里大路擎天崗入口

 

↓魚路古道旁的出磺坑

 

↓許(清)顏橋

挑硫古道最具特色的景觀是大油坑噴氣孔,氣孔週邊溫度高達攝氏120度,白色煙霧繚繞,以及附近黃色硫磺地質景觀,頗為奇特。在魚路古道540公尺處有一分叉路,右叉路可上切大油坑沼澤區,須行20分鐘可接「挑硫古道」,再循古道出陽金公路大油坑站,或由原路回到叉路口接魚路古道。

 

憨丙厝地,此厝地為早期的店仔地,專賣草鞋、糕餅、飯粥及簡易器具等服務過往旅人,現己由國家公園復舊整建為展示站及休憩涼亭,遊客至此可於休憩亭內稍作休息,並藉展示站內的解說牌了解金包里大路石屋、石橋及石階步道打造方式。

經過憨丙厝地不久後,即見河南勇路又與日人路交叉,由日人路往上行約十五分鐘,有一茅草石屋緊倚日人路旁,這是一戶昔日以打山豬為生的人家,當地人喚此地為山豬豐厝地,年久失修,原只剩頹牆倒石,國家公園己依原貌將其修建,並陳設當時民家生活起居所用的器具及解說牌。

 

↓魚路古道旁的打石場

 

↓魚路古道旁的草原

 

 淙淙水聲流過許顏橋,最早的許顏橋修築於西元一八九六年,搭建於金包里大路所經三條溪溝中最寬的上磺溪河面。許顏係一人名,石門人士,以製茶為業,其正確的名字應為許清顏,此橋即為許清顏所修,當時修橋的動機應是擔運茶葉所需,因由石門擔運茶葉經此需過溪,為防粗茶濺水潮濕,影響品質,才有此橋。由於是許清顏修築,再經大家口耳相傳,就變成橋的名稱。此橋於日據時代己遭沖毀,新橋係由國家公園考據其拱型舊觀於八十五年復舊,倚橋佇足,令人愈發思古之幽。

 

↓雨霧中,頂八煙的入口

 

↓雨霧中,頂八煙的公車亭

當我們穿著休閒服裝走在頂八煙擎天崗這段濃縮的古道上,並不容易直接體驗先人靠扁擔吃飯的日子。不過,大自然並沒有完全摧毀兩百多年歷史的遺跡,「百二崁」、「憨丙厝地」、「大石公」及「許顏橋」等,都是魚路古道上讓時光倒流的好地方。現在我們輕裝走在正式建路100年的古道上:汗流浹背,腰酸腿痛,上氣不接下氣時,體會一下先民的辛苦,是否會感嘆自己的體能不如先民,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本文參考:陽明山國家公園簡介      寫於2003.11.02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嶺古道

行程簡介:汐止→貢寮→貢寮國小→循雙溪溪岸→遠望坑街口→跌死馬橋→雄鎮蠻煙→虎字碑→客棧遺址→天公廟→大里→汐止

淡蘭古道是清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0七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的。目前所知的路線自暖暖,四腳亭,越過三貂嶺亭,再經頂雙溪,草嶺等地而進入宜蘭。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交通孔道,行旅興盛達一百多年,直到數十年前宜蘭鐵路及北宜公路開闢後,才逐漸式微。

草嶺古道對台灣的開發史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因淡蘭古道的開闢,引導著先民們翻山越嶺,進入蘭陽平原,加速宜蘭地區的開發。第二,淡蘭古道是台灣北部最早的一條東西向通行道路,是清代實行「開山撫番」政策中很成功的先例。現在已劃定為-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古蹟保存公園區。

草嶺古道是先民在台灣東北部開闢淡水廳(台北縣舊稱)到噶瑪蘭廳(宜蘭縣舊稱)間「淡蘭古道」的一段,途經二縣分界的山嶺-草嶺,所以俗稱「草嶺古道」。

草嶺古道是淡蘭古道之一,淡蘭古道是過去台北、宜蘭之間陸路交通的主要孔道,先民從台北出發,大抵沿著基隆河,自暖暖、四腳亭、瑞芳、侯硐,越過三貂嶺,再經雙溪,越過草嶺等地而進入蘭陽平原。後來公路及鐵路陸續開闢後,淡蘭古道才逐漸沒落,直到近年來國民旅遊興盛,經整修後,成為熱門登山路線。沿途充滿豐富的自然與人文遺跡,如跌死馬橋、雄鎮蠻煙碑、虎字碑、鞍部土地廟、客棧遺址、大里天公廟等,其中尤以草嶺這段古道最為盛名。

從遠望坑進入,走過跌死馬橋,來到遠望古坑榕樹入口。取左轉入登山路,迎面而來的是一株大葉雀榕矗立於古道旁,此處巨樹林蔭,溪石錯落,水流淙淙,景色殊異。爬上坡後,變為平坦易行,欣賞谷中梯田,不久即抵達「雄鎮蠻煙」碑。

 草嶺古道 055.jpg  

相傳清同治六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於草嶺古道山腰,遇大霧瀰漫、難辨方向,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於是劉明燈就地題字勒碑,以鎮壓山魔。

 
摩崖碑文用「壓地隱起」雕法,寬三公尺半,高一公尺一十,用捲草紋及四蝙蝠邊框,橫幅行書,中央陰刻「雄鎮蠻煙」四個大字,字跡雄渾豪邁。上下落款直書,上款題:「同治六年冬月」,下款題:「欽命提督軍門鎮守臺澎掛印總鎮斐凌阿巴圖魯劉明燈書」。

當年鎮台總兵劉明燈行經草嶺山頂附近,為狂風所阻,於是乃取易經「風從虎、雲從龍」之意,揮毫書「虎」字,命屬下刻於巨石上,以鎮風魔。虎字碑雄勁有力。「虎字碑」與「雄鎮蠻煙」同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是「草嶺古道」上知名的歷史遺跡。

草嶺古道 007.jpg     

草嶺古道所經之處,同時也是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的地區。沿途溪流潺潺,水聲瀝瀝;闊葉林鬱鬱蒼蒼。遠望坑附近仍保留古樸的田園風光;梯田阡陌,農舍林立,相映成趣。成此古道景色,供我們憑弔與深思。

從啞口往下走,一路下坡,過舊客棧遺址,續前行,此處路段土石流較嚴重,過林務局觀測所辦公室,接著是寬敞的碎石路,然後抵達古道出口的大里天公廟,大里火車站,搭火車返回汐止。

2002/07/01 寫於松山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欣賞茶花展 順遊天母古道

在花卉中心欣賞茶花展後,看看時間還早,決定順遊天母古道,再增一次古道輕鬆行。

石階路較前平整,平面泥土路現在改鋪較大之白色小鵝卵石,路邊用枕木圍擋,減少流失,「注意猴群」以前做猴子的塑像,現在改用繪畫,提示三不:不干擾、不接觸、不餵食。落石危險,注意通行路段有工作人員在做保固措施。

中山北路入口 「天母古道」牌改塑公雞母雞帶三隻小雞,寓意家庭和樂幸福。新里長撰「齊家安康,天母起飛」,希望大家「起家」。

旅遊日期:2013/01/25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訪:作埤內古道

作埤內葉府祖厝原址

葉富吉賢伉儷帶領會員參觀祖厝原址

祖厝原址外庭

葉富吉賢伉儷帶領會員參觀祖厝原址

作埤內古道被大水沖毀需涉水通過 

作埤內古道被大水沖毀需涉水通過 

作埤內縣議員李和先生祖厝

問住在汐止的人們:作埤內在哪裡?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連中、老年人也會覺得陌生,去過的人更少。

在汐止東南邊,古早時候稱「石硿子」的東山里(1),從仁愛橋以南,磐石嶺以北,姜子寮山以西,鵠鵠崙以東的地區,統稱「作埤內」,石硿子溪(東山溪)上游由南向北穿過作埤內,房舍都建在河谷的山坡上。

地名為什麼叫「作埤內」?「埤」在哪裡?葉富吉先生告訴我:先民築壩成池儲水,因為是人工所建,當然叫「作埤」,以現代的名詞就是建水庫,「作埤內」在水庫後面就非常清楚了。

李金木先生、周再思先生和台北縣第二屆縣議員李和先生,曾先後在這裡投資開採半柴、油炭的小型拖籠煤礦,礦名叫新興隆煤礦。還有十幾個焦炭窯,早期還沒建卡車路時,是用輕便車運到用四塊大石板鋪成,中間有石柱的興隆橋,(汐平公路改建水泥橋稱為仁愛橋)再由卡車轉運。

後來沿河邊建有卡車路運送煤炭、焦炭到重工業(台灣煉鐵廠)。這裡物產富饒,除了山產、煤炭以外,也有石灰石礦,出產石灰。在古道旁有一座高約六尺的方形大石柱,很多人(作者也如此)猜測是橋墩,其實它是架大水管引水發電的柱子,石硿子在此處設有小型發電所。

居民大多從事農耕、植林,兼作採煤、燒炭、作石灰等工作,全盛時期居民有幾百人。很不幸,民國58年中秋節前後二次的超級強烈颱風,豪雨不斷,土石流造成大崩山,重創作埤內地區,產業、家園破壞殆盡,世居作埤內的部分居民不得已才離開家園。

十幾年後作埤內地價上漲,居民回來啦,有眼光的人士,也在風景秀麗的作埤內購地蓋起別墅。每年夏天,市公所在汐平公路仁愛橋附近的東山溪,效法先民「作埤」,整建天然河流游泳池供市民免費游泳,汐平公路賞景的人潮漸漸增多,探訪古道的熱潮在各地延燒,汐止的後山:平溪、菁桐地區,假日人山人海,知道汐止市有社區免費巴士到磐石嶺,大台北地區的愛山人漸漸增多,他們也會從磐石嶺向北健行東山路,走菁桐古道汐止段,或是向南走古道菁桐段抵達平溪、菁桐,才坐電車回家,很可惜的是這些愛山人士已經到作埤內門口,卻不知道與東山路平行的東山溪谷有一條景色優美,可以戲水、沿路濃蔭敝天超過百年的作埤內古道(2)。

東山路(菁桐古道汐止段)與作埤內古道都是石硿子到石底的古道,前者在山腰後者在溪谷,不僅是陸路與水路的差別,東山路上半段已鋪好柏油,下半段則鋪水泥,只有中間一段約 500 公尺還是泥土路,全線可通行小型汽車,開闊沒有遮蔭,嗅不出古道的味道(僅在泥土路段下方還保留約等長的古道)。

作埤內古道雖然經過幾次颱風的浩劫,靠近河岸的古道有幾處崩塌,需要不斷的涉水,轉換走到對岸尋找路徑,但也增加不少的樂趣,如果在盛夏,您一定想泡在清澈的溪水中。礦場已消失,僅留下一節約5尺的鐵軌做見證,世居作埤內的葉府,還留有兩處的古厝遺址,房屋的基地相當寬大、精美,可以想像出居住此地的舒適。

據葉富吉先生說:他曾祖父    葉求老先生世居作埤內,在這裡成家立業,東山路上的開路紀念碑,是曾祖父當保正時開保甲路所立的,他16歲時還住過此處。途中有一片杉木林,樹幹直徑約有七、八寸,他曾參加植樹,如今樹木已成材,令他高興不已。其中有一株杉木根部被拔起,橫躺在河面上,枝葉還是鮮綠,展現它的生命力,令人感動,也感到天災的可怕。

感謝市民代表會廖副主席正良先生,平時熱心公益,對於整理古道,藉由點到面的文化深耕活動,喚醒社區共同愛護,欣賞文史古蹟,昇華至守護,維護汐止的好山好水,非常關心、用心,深獲市民擁戴,當選本屆台北縣議員。也感激市公所去年1223日出動15人的割草大隊,由葉富吉先生指引,辛苦揮汗整天,讓荒廢三十幾年,被比人高的蔓藤、茅草淹沒的作埤內百年古道,恢復部分路寬二米的保甲路原貌。

2006/01/15本會從磐石嶺下切作埤內百年古道活動,有52人參加的盛況,連住在永和市,在中央銀行服務的葉先生,也放棄自己隊的行程趕來參加,可見作埤內百年古道吸引力不小。

 從仁愛橋逆水上行,或是從磐石嶺往下走,只費二、三小時即可愜意的走完作埤內百年古道,愛山的朋友,您也來探訪一趟吧!

1:根據東山國民小學校史記載,民國十六年(日本昭和二年)四月設立臺北州七星郡汐止公學校石硿子分教場。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一日,改稱為汐止國民學校石硿子分教場。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一日獨立設校,改稱為台北縣立東山國民學校。由此可知日據時期的石硿子,到台灣光復後才改稱東山。老一輩的人還習慣稱「石硿子」。

2:根據李和家族略史(1984年時,李和70歲,在祖厝立碑)記載,他的祖先在清朝乾隆29年(公元1764年)由福建渡海來台,就在作埤內定居開拓,迄今已242年。

2005/12/24  2006/01/15旅遊

2006/01/21  旅記

 

CoinMan2009/01/03 22:55 回應

 今日從東山路獨行菁桐汐止段古道至磐石嶺
然後回切走作埤內古道出內曾路(此段約費120)
途中溪谷見一果子貍被獵者補獸夾夾住右後腳
南段不斷的在溪左溪右切換(路跡尚稱清楚,過河時稍加留意路跡暨登山路條則無迷途之慮)
饒有古意的古道
謝謝你此篇對古道文史背景之介紹
對遷居汐止12載的我
能對古道有進一步的瞭解

 achi2009/01/05 16:27回覆

作埤內古道在58年破壞湮滅,

迄今將近40年,

您遷居汐止12載,

卻能一睹古道近況,

算是有緣,

希望古道早日風華再現!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美石磐步道逍遙遊

林務局在宜蘭縣整建完工的十一條區域型國家自然步道,

包括: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台灣山毛櫸步道、翠峰湖景觀步道、

鐵杉林步道、茂興懷舊步道、見晴懷古步道、平元自然步道及三疊瀑布步道;

另外還有位於其他地區的南澳朝陽步道、大同松羅步道、

林美石磐步道及礁溪跑馬古道等社區型步道。

在「林美石磐步道」入口處合影

林美石磐步道在94522日上午九時辦理啟用典禮,2006年元旦,

本會特選景色優美的「林美石磐步道」,作為年度開場的好活動,

希望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事如意,笑顏常開。

環狀步道路寬約一至二公尺,路面舖設細石,或建木棧道平緩好走

「林美石磐步道」的名稱是由「林美」、「石磐」所組成的。

「林美」是指礁溪鄉林美村的村名,當地早期的地名叫「林尾」,

後來才改為「林美」。這與台北的「景尾」改名「景美」,有相同之處。

「石磐」則是指「石磐瀑布」。

林美石磐步道沿著「得子口溪」的溪谷而建,

這條溪由於河川侵蝕而形成大小的瀑布景觀,其中最高瀑布為石磐瀑布。

石磐瀑布的上方有一塊堅硬的大岩石,巨大如盤,所以取名為「石磐瀑布」,

因此,這條步道就命名為「林美石磐步道」。

林美石磐步道瀑布多,生態豐富,森林浴的好去處

9410月郭會長、陳丙丁、廖秋分、林正雄、黃金英已先行探查路線,

規劃好行程,大家引頸企盼,接受報名沒多久即刻額滿。

 

今天的氣溫在15度到21度之間,很適合旅遊。0630集合在秀峰中學門口,

0640出發,從新台五路轉中山高、濱海公路,途中有幾個地方下著小雨,

但是到礁溪後太陽露臉,天空湛藍,草木翠綠。

 

繼續走台九線往宜蘭方向,過礁溪國小、礁溪國中後,前行約一公里左右,

過右側派出所,此地地名為「十六結」。岔路口有「林美石磐步道」的小標誌,

右轉進入宜6鄉道,沿途經過三民國小、天農廟,至T型路口,

依指標到礁溪高爾夫球場、淡江大學、佛光大學的岔路口,再順著指標前行。

經過一大轉彎後的上坡路段,路的右側有一塊小小的「林美石磐步道」指標,

順著這一條碎石路往下進去約三百公尺,即可抵達林美石磐步道的入口。

 

由於這個路段是上坡路,而右側的碎石路是往下走,路標又小,

所以入口位置不容易看清楚。路口有一圓弧狀的鐵製拱門及柵欄,

也容易讓人誤以為這岔路是通往一般民宅。

自己開車來這裡要特別辨識,以免錯過。

 

林美石磐步道就位於礁溪高爾夫球場旁。

進入碎石路後,右側的籬笆欄外,可看見礁溪高爾夫球場的青青草地。

不久,右前方出現一座埤塘,叫「草湳湖」,

湖水呈深綠色,湖面有一大群水鴨在悠游戲水。

過了草湳湖,就來到林美石磐步道的入口。

 

此處約可停放二、三十部小型車,

停車場靠山這一側還可看見一座新建的燒炭窯,

這是當地居民在慶祝林美石磐步道啟用時,在此地舉辦活動,

依古法建造了一座燒炭窯,現場燒材製炭,讓遊客體驗昔日的農家生活。

這座燒炭窯以泥土塊堆砌而成,

雖是新造的炭窯,但仍可讓人感受到一股思古之幽情。

  

礁溪鄉草湳湖畔的林美石磐步道全長1.7公里

,途中有木馬道及昔日所開鑿的取水道,

廊道的亞熱帶植物散發著濃烈的芬多精、石磐瀑布激盪出的大量陰離子,

行走其中,吸取著「空氣維他命」,讓人神清氣爽、活力百倍。

環狀步道很適合全家福出遊,吸取「空氣維他命」

環狀步道很適合全家福出遊,路寬約一至二公尺,路面舖設細石,

或建木棧道平緩好走,僅有一小段十幾公尺的陡階梯而已。

漫步其間欣賞自然的山水之作,僅需一、二小時。

對於喜愛溪瀑攝影,觀察動、植物生態的人士也是一條深度步道。

 

途中遇到幾位南部人,連四季晨泳會的隊伍也組團來逍遙遊,

因為它的聲名已遠近馳名。

林務局每隔100公尺就設置了一支小巧的木製里程牌,

讓人能夠明瞭身處於步道的距離位置。

一走進林美石磐步道,首先是平緩寬闊的碎石路,

約有二、三百公尺的陽光路,

夾道有翠綠的樹木草蕨,陽光穿過林間,遠處則見蒼鬱的山巒。

 

這時,步道右側出現一個木馬及一小段木馬道。

解說牌說明「檜木專用的迷你馬」:

「木馬」是早期的伐林工人在缺乏道路、

卡車及機器動力載運木材的情況下,

所使用的一種簡易運送木材的工具,

但是別小看它,它一次能運送二、三千公斤的木材。

木馬造形類似雪橇,用來裝載木材,

然後以一排排的圓滾木鋪成木馬道。

木馬的底部則抹上「烏油」來潤滑,

使木馬在木馬道上拖行,將木材運下山。

 

繼續深入,右側便有潺潺水聲相伴,

不久後就可以抵達本步道精華地帶,

在看到溪流之後,是一個小型的峽谷地形,

在盛暑的季節可以在此乘涼、泡水休息。溪畔有可貴的水圳遺址。

登上近乎垂直的木製階梯,行走時宜加小心,左側溪谷景觀相當優美

休息過後繼續前進,會登上近乎垂直的木製階梯,行走時宜加小心,

而左側溪谷景觀相當優美,爬到最上面的平台,

可以看到瀑布從旁直衝而下,

這就是著名的「石磐瀑布」。

 

石磐瀑布在草湳湖上方約一公里處,屬於「得子口溪」上游,

瀑布水量充沛,它從上方的一塊大石磐流過,

由幾十公尺的高度傾瀉而下,

形成壯觀幽雅的「石磐」瀑布,漫天紛飛的水花,

結合森林的芬多精,產生大量的陰離子,每立方公分高達十萬個,

含量比都市多出2500倍,因為到達容易,

所以每逢假日便吸引大批人潮。

「石磐瀑布」的源頭,景色優美

「石磐瀑布」景色優美是留影的最上選地之一

再往上走,來到了瀑布的上方,走木橋,越過得子口溪,

此處大約位於步道0.85公里處,剛好是林美石磐步道的中點,

步道在此迴轉,沿著溪谷的另一邊下山。

 

回程,漸漸遠離溪谷,步道位於山腰,緩緩下坡,全程都是細碎石子路,

踩踏起來柔軟舒適,沿途植物茂盛,林蔭怡人。

分別經過筆筒樹林及楓香林,

最後穿過一小片竹林,結束環型步道,回到了登山口。

林美石磐整條步道,悠閒漫步,一個多小時綽綽有餘,

卻讓人回味無窮,值得一遊再遊。

 

若是意猶未盡,可以從「林美石磐步道」入口的右側小徑,

順著「得子口溪」谷的山腰,逢叉路右行,向下緩緩的穿梭,

由雜木、雜草構成的羊腸小徑,

約二小時在綠蔭中走到「五峰旗瀑布」的入口處,

享受五層瀑布的洗禮,過足山水之樂再回家。

2006/01/01 旅遊

2006/01/05 旅記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遊 松羅國家步道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口的標誌

松羅,很美。

她是泰雅人的故鄉,
在大同鄉的蘭陽溪畔,
台七線97㎞處附近,

是宜蘭往太平山或梨山的必經地。
 
夏天,青翠山谷讓人心曠神怡;
冬天,寬闊的河床全是雪白的芒花。
松羅,整年溪水清澈,
滿山的翠綠,正向我們招手!

松羅國家步道地圖

松羅國家步道的名氣很大,事前經過郭會長、陳總幹事、陳丙丁兄、林正雄兄等人探勘路線,所以接受報名後幾天,一部車的名額馬上爆滿。今天我們一行45人,座無虛席,乘「高榮遊覽車」0630從汐止出發,1000到松羅。松羅村口建有泰雅族三角錐雕塑,往步道登山口有2㎞的小車道,大型遊覽車無法進入,就停在村口的停車場。〈據說現在大型車可直達步道口停車場〉

宜蘭縣大同鄉的「松羅國家步道」,是羅東林管處在宜蘭縣內所開闢的國家級步道,它依昔日泰雅獵徑整修而成,這裡溫暖潮濕的氣候,造成雨林般的森林植被原始景觀!

在步道入口合影

道入口左側有巨大的「松羅國家步道」標示牌,右側有步道路線圖,全體合影後,大家魚貫沿松羅溪而行,水聲淙淙、溪水清澈見底,大同鄉民自覺性的封溪,從20027月起,到現在已滿三年,成果豐碩,沿途可欣賞高山鯝魚(苦花)愜意的悠遊及爭食的美景。

松羅溪水聲淙淙、溪水清澈見底

步道沿途設有逸趣橫生的解說牌,解說當地的動、植物,如「海軍陸戰隊----蛙類」,「江先生----江某」,「猴不爬----九芎」,「凌波仙子----溪邊的鳥」,「LKK草群舞孃----台灣挱欏」,「幹上開花----水同木」,「阿嬤的環保袋----姑婆芋」,「古早人的雨衣----山棕」,「大樹飯店----附生植物」,「山林裡的鐵甲武士----台灣大鍬形蟲」,「不會開花的蓮----觀音座蓮」,令人印象深刻。

松羅溪水量充沛,溪水沁涼、水聲淙淙,沿途步道景觀極具親水性

鋼索吊橋平穩好走

經過竹子小拱橋,旁邊有石板屋簷瀑布,魚貫通過堅固的粗繩吊橋,路分兩條,左上右下或是右上左下,任君選擇都是循環路線,看到「1800」木樁顯示步道將到盡頭,從登山口到步道的終點,沿途林蔭夾道、溪水沁涼、水聲潺潺,沿途步道景觀極具親水性,溪底魚群、浪花、溪鳥,隨時可見。

步道平坦好走,綠蔭相伴

看看手錶已近中午,大家就坐在溪邊的岩石上,喝喝水,吃吃點心,享受清涼的山風,沁涼的水氣,聽水聲,看浮雲,好不逍遙自在,意猶未盡時,領隊已在催促回松羅村。歸途和清福兄走在最後,想多帶一點美景、「回憶」回家,走單程1.8㎞的松羅國家步道就像吃「鮪魚」一樣,要細細品嘗它的美味,不能一口囫圇吞下,否則就暴殄天物。

在村口泰雅族人經營的茶行,接受好茶招待,聽老闆娘用流利又標準的泰雅語、國語、閩南語,招呼生意,真佩服她的語言天份,1400到礁溪「天禾餐廳」午餐,順手購回大把的「美人腿」、青蒜,沿途跟早晨一樣,一路飆歌,清福說:「沒有唱夠癮的11/12溪頭之旅再還」,大家帶著愉快的記憶回家,也期待下週再相會。

2005/11/06  旅遊

2005/11/08  遊記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笋古道逍遙遊

提起石「ㄙㄨㄣˇ」尖,大家都知道石筍尖在平溪鄉,高476公尺,要手腳並用,尖頂像「皇帝椅」,無基點,展望良好,是一條熱門路線。如果再告訴他雙溪鄉也有石ㄙㄨㄣˇ尖,卻要費一番口舌,寫出石尖,又把石「」字說成:石「ㄧ」或石「ㄧㄣˇ」,其實「」字,音、義同筍,國語讀「ㄙㄨㄣˇ」,台語讀「ㄙㄨㄣˋ」,石筍尖與「石笋尖」卻不同,石笋尖在雙溪鄉,高269公尺,圖根點。部分山友沒聽過,登過石笋尖的人也比前者少。

石笋古道示意圖

                       

本會今年(94年)第二期登山活動計畫最後一次的活動是石笋尖,早上我照計畫表撘松山0633電聯車(汐止0645開車),到牡丹車站是0726,宜蘭通天隊隊長陳振鈿先生已領軍16名隊員早到幾分鐘,由提早一班車到牡丹的副嚮導組長高金城及幾位會員先行招呼,並送所有參加者每人兩罐飲料,最後還有剩餘,再請有興趣者自由取用。

等大家化妝、整裝完畢,0740朝北出發,0743到福壽橋頭前古道口(牡丹高分7號電桿處)介紹貴、我雙方幹部,今天本次活動的領隊是洪秀兒,嚮導鄭厚志、陳朝和。並拍照留念,清點人數:通天隊貴賓17名,加上本會31人共有48名。

出發前合影

大隊人員浩浩蕩蕩上石階左轉小柏油路,遇村落右轉循柏油路上山(左下為牡丹國小,接貂山古道),經牡丹高分72等電桿,第一個右邊叉路是農舍無尾路,續前行,轉彎處右邊綁有許多路條,寬約1公尺多的泥土小路,就是石笋古道比較接近原味的道路,捨柏油路,進入古道,夾道是一大片桂竹林,桂竹筍是雙溪鄉的特產之一,可能是宵小太多或是登山客不自愛,竹園主人掛牌警告:「偷摘竹筍一支20萬元」,超貴的,好膽也不要嘗試,登山客更應該自愛。

0805路較平緩,間雜樹林出現,0820到石笋尖登山口,有不少的山友不想登上基點,我告訴他們:只要3分鐘就可以摸到基點,今天的目的地就是這裡,要放棄實在可惜,結果全員登上269公尺,有圖根點的石笋山,40分鐘輕鬆達到目的。

在石笋溪源頭溪底與宜蘭通天河登山隊員合影

退回路口,前行,一路是陰涼的下坡路段,路面有點潮濕,不整齊的石頭路階長有青苔,踩腳處要特別小心,一行人小心翼翼在0853到達石笋溪源頭溪底,在溪邊休憩,很多山友也不吝嗇的拿出糖果、餅乾、水果和相識或不認識的山友分享,補充體力,聊天交誼,拍照,非常愉快。

在石笋30號農家旁休息

0920經過石笋30號--最高農家,乘機休息,山友問:這麼深山僻壤,有沒有「電」?我指著電表,他驚訝只有這一戶,電力公司也架設電桿、配送電力,真難得。休息夠了再出發,下坡過小溪澗,平整的路旁有一部鐵牛車,大家疑問路面不到一米,最窄的地方連50公分都沒有,鐵牛車怎麼進來?仔細一瞧,答案是:步道下方有一條寬約2米,現在已長滿雜草樹木的平路。

0945到達路寬約有23米泥土下坡路,離路邊約50公尺有農舍,問主人此處是石笋28號,謝了農舍主人,順溪沿路下坡,0953左轉過寬約1米的水泥板橋,發覺小河在此匯入較大的河流,對面山坡有23米寬的泥土路,右面的河道上有幾支大涵管,上面還舖有水泥,猜測架成的涵管水泥橋被大水沖毀,造成車道中斷。

河水清澈,大伙又下到溪邊,坐在大石上休息20分鐘,1015經過路邊的石笋尖東南峰,不用攀爬,就輕易摸到礦務局861號基石,此處海拔約100公尺。再2分鐘就到石笋23號農宅的下方,此處停有2部小客車,2條河流又匯在一起,過水泥橋路面成2線車道,不久,路右出現一棟相當大的2層樓新洋房,附近山坡處,屋主在整理花卉、果園,他問我們要到哪裡?我們請教他「大觀寺」的走法,「前面左邊過橋,路底就是石笋14號,右側石階上去,右轉過小溪,再右轉順著車道下去,就會看到大觀寺。」

謝了屋主,十幾分鐘就到石笋17號,跟屋主阿婆請教,她說順著前面車道下去可以到達,如果剛才過小溪後不右轉直上21號,也可以順著另一條車道下來,2條車道相接後不久,大觀寺就在路左。阿婆養了八、九隻,每隻約78斤的大鵝,一位通天隊員跟她閒聊:「鵝賣不賣?」,「自己吃,不賣」,「如果賣,一斤要多少?」,「一斤120元」,又增進了一件常識。

雙溪鄉最大的寺廟:大觀寺

天氣炎熱,途中小憩一下,1110終於到達大觀寺。大觀寺建築宏偉,建坪將近2萬坪,上次來時屋頂尚未鋪蓋黃色屋瓦,今天屋頂已完工,外觀輪廓已定型,但是牆壁、廊柱、內部陳設、裝飾都缺少,後續的工程也很浩大,如果全部要完工,資金花上好幾億,也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過路客拭目以待。

大家到大殿2樓左側空屋走廊休息、用餐,也跟客隊聯誼,我們要趕搭1247莒光號回家,客隊意猶未盡,想多待一小時,我們和通天隊互祝平安快樂,只好在1200離開大觀寺,預測2公里的路程,1225到達雙溪車站,有充裕的時間梳洗、更衣、購票(莒光號到松山票價74元),週日旅客多,座無虛席,走道或是門口站滿旅客,從雙溪一路站到松山,而結束了石笋古道逍遙遊。

2005/08/28 旅遊  

2005/08/29 遊記完稿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燦光寮古道健行

來(逗陣),去爬山:

時間:94710

參加人員:瑞芳長青會24人、汐止山岳會21

領隊:高金城       嚮導:翁絲、劉聰明

紀錄:黃清淇

 

燦光寮古道示意圖
                         

0645  汐止站電聯車快樂出發,車費44

0726  牡丹車站下車,小站假日無人收票,車票自行放入收票盒。

0740  整裝出發,經牡丹街。

0743  在路右邊有登山路條的第一登山口,介紹領隊、嚮導、路線及注意事項。

0840  進入雜木林相的古道「森呼吸」,「知了」伴唱,一路上陡坡。

0927  下坡路,出現桂竹、綠竹林,無人管理的綠竹筍不少。

0940  下大陡坡,需拉樹枝。

0945  過崩坍處。

0950  過小溪沿溪右行。

0955  左面上坡。

0957  到十字路大休息,此處東、西、北面,路徑寬約6080公分,沒有雜草、路面乾淨。稜線東邊上往燦光寮古道,西邊往上、北面往下,不知通往何處有待研究探查。南邊往下回牡丹,路徑比前面三條原始多了。

1020  路面平緩,起伏不大,右邊有一岔路通往石笋尖。

1030  在一塊約有兩三間房屋大的平地休息。上方有一條小路徑不知通往哪裡?

1040  休息夠了再出發,順溪谷陡下5分鐘後離開溪谷,右上行。

1050  越過乾溪,路平緩。

1055  到第一處古厝遺址。

1100  順溪右下行,2分鐘後再上行,不久,越過乾溪。

1105  寬廣林中發現蜂窩,繞右行避開,再往下行,經過像梯田,現在樹木已成林的地形。

1115  石厝遺址,石頭堆砌的牆壁尚完好,已爬滿綠色蔓藤,屋頂全崩塌。再行幾步發現有天車的水泥基座,2座天車動力捲軸。

1122  越過水量不少的牡丹溪上游。

1130  在小瀑布處午餐、休息、聊天,享受「一夏」清涼。

1155  再出發,不久發現第二古厝遺址,石頭堆砌的牆壁尚完好,但已爬滿綠色蔓藤,屋頂全崩塌,一個石臼橫臥在門口,屋外也躺個缺肚的石臼,不遠處也有2支玻璃酒瓶,樹幹釘著「柑仔店遺址」的牌子。1215  上一大段石階陡坡,天氣太熱實在吃不消,休息10分鐘。進入樹枝雜草有點阻路,跟前面不相搭配的小徑

1245  大家一陣歡呼,踏上大片碎石長滿茅草的開闊地,草山公路的電桿已出現在上方150公尺外,再右上碎石車路不久,燦光寮山頂有山友向我們招手,我們也遙望相呼應,高興極了。領隊詢問大家要不要再上燦光寮山?一陣沈寂,終於有人應聲:要趕快下金瓜石喝水、吃冰。瑞芳長青隊則沿草山公路,轉102線到隔頂,下九份走回瑞芳。

1300  我們順著往金瓜石的石階下山,邊走邊欣賞半片山、無耳茶壺山的翠綠山野,五十年前第一次看到無耳茶壺山的酷似、驚奇與讚嘆,現在仍然不變。大肚美人山(基隆山)、金瓜石、陰陽海的景色又是另一種美。順路拜訪黃金神社、黃金博物館、太子賓館,都是不錯的景點。

1400  走走、停停、看看,到公車站,盥洗、換衣。

1430  上了公車,到瑞芳票價15元。假日九份、金瓜石人滿為患,路上塞車,車子也走走停停,沿路看看人生百態。

1510  到瑞芳火車站,1517自強號到屏東,下一班要等到1605才有電聯車,小李只好先到八堵再轉車回汐止,假日人多,我則一路站著乘自強號列車回松山。

1555  到松山(票價66元),結束快樂的一天

2005/07/10 旅遊

2005/07/12 遊記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挑鹽古道、虎頭山

挑鹽古道示意圖

交通資料:北二高中山高苗栗交流道72128中平大橋13省道銅鑼火車站第2涵洞九華山探查日期:2004/10/16  2005/05/07

 

到過九華山大興禪寺參拜的山友很多,但是都忽略不必爬山就可摸到「茄苳更山」「九華山」與「虎頭崁山」的基石,喜歡找三角點基石的山友,這一趟出遊可以找到五顆「寶石」,三條「步道」,一定收穫豐碩不虛此行。分別簡介如下:

茄苳更山:3等71號,高330M,位於大興禪寺小車停車場,茄苳枝56左分5號電桿,距路肩10M處。  

九華山:4等375M,位於大興禪寺大車停車場約5分鐘往挑鹽古道途中6號電桿,有3大塊石擺飾為記。

挑鹽古道:入口有「挑鹽古道」石碑,在紅土壤路上,以大顆鵝卵石作石階,界於銅鑼鄉九湖村和通霄鎮南和里之間,由於公路的開發步道縮短,古道僅剩相思林中的600公尺,作為思古幽情。

 

 

挑鹽古道入口

挑鹽古道解說牌

經過飛牛牧場之古道,進入牧場要收費

經過飛牛牧場之古道,進入牧場要收費

茄苳更山:3等71號,高330M,位於大興禪寺小車停車場,茄苳枝56左分5號電桿,距路肩10M處。

九華山:4等375M,位於大興禪寺大車停車場約5分鐘往挑鹽古道途中6號電桿,有3大塊石擺飾為記。

九湖自行車道:連結挑鹽古道及九華山等景點,起點為虎頭崁古道口,沿途濃綠的茶園風光相伴,視野遼闊在兩座吊橋上的觀景台可遠眺通霄全景,欣賞滿山盛開的油桐花,如能在此騎單車或漫步,怡然自得,對於紓解生活壓力有相當的助益。

九湖自行車道的觀景台

虎頭崁山:3等124號,高322M,離虎頭崁古道口約5分鐘,往九湖泥土車道旁的苦茶樹林中,山與路同高看不到山形。

虎頭崁山:3等124號,高322M,離虎頭崁古道口約5分鐘,往九湖泥土車道旁的苦茶樹林中,山與路同高看不到山形。

虎頭山有二顆基石

20分鐘到達虎頭山頂,山頂立有台灣光復紀念碑〈〉,虎頭山兩顆基石位於紀念碑旁,有日文、中文、英文碑文記載虎頭山的史績,敘述日俄戰爭的一段歷史,上面是國、閩、客語的通霄鎮歌。視野超佳,西邊為台灣海峽,火力發電廠位於海濱,有360度的視野,美景盡收眼底。

由西邊下山,經通霄國中後方公園,半山的「通霄神社」,建於日據時代昭和12年(1937年),主建物毀於921地震,91/11/26重建歷史文物,神社主體已完成,其他設施尚未全部竣工。全台319個鄉鎮中,像通霄鎮能保存日據時期「日本神社」的不多,汐止市也僅留「鳥居」、「御燈」而已。所以「通霄神社」、「日本和尚」的宿舍都值得參觀,對台灣的歷史會有更進一層的認識。

通霄的日本神社

通霄虎頭山台灣光復紀念碑

註:抄錄《通霄虎頭山台灣光復紀念碑》全文,供愛好本土史地文物者參考

 碑文                           

浩渺無因溯去程,仙搓何處是蓬瀛?輕浮一粒須彌小,包括恆河色界清。

世外形骸杯可渡,空中樓閣氣噓成;情知觀河難為水,更有紅輪向此生。

本鎮虎頭山位於苗栗縣西海岸丘陵最高處,山脈延綿,又名旗山,海拔93.42公尺,俯瞰全鎮,通霄溪環繞而過,山水絕佳,景色如錦。由此眺望台灣海峽,來往船隻一覽無遺,故有「虎嶼觀海朝」之譽,早期即為苗栗縣十二景之一。

苗栗縣志對虎頭山的描述是:「形如猛虎,昂首長嘯,直立海濱,睥睨海洋,水天相接,波濤起伏,銀浪拍天,風靜則水如鏡,漁艇往來,沙鷗翱翔,海岸平沙如銀,昔人有吞霄漁艇勝景之稱,誠不誣也。」

公元19042月(清光緒30年)爆發日俄戰爭,乃木將軍指揮日本陸軍,攻打當時俄國佔據中國遼東半島的旅順租借地,俄國亦已調遣遠在波羅的海的海軍至遠東,欲與日本海軍決戰,以挽回俄軍節節失利之國恥。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得知俄艦隊由北歐至日本,須從大西洋繞道非洲大陸南端好望角,經印度洋後,通過麻六甲海峽至日本海,在航途中必須經過台灣海峽,為能制敵機先,遂在虎頭山設置情報基地,派駐通信兵日夜監視。

公元19055月(清光緒31年)俄國艦隊經過台灣海峽,派駐基地的通信兵發覺後,立即通報日軍決戰於對馬海峽,俄國艦隊因而大敗。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國有鑑於此地對海戰貢獻甚鉅,遂在大正年間,建立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民國34年台灣光復,此地駐軍將碑文改名為台灣光復紀念碑。

值此鎮公所整建虎頭山公園之際,為忠實保存珍貴史蹟,及對時代文化之遺產,特予整修,留給後代子孫為歷史做見證。

                                 註:碑文考證者

                                         前通宵國民小學校長  邱雲炎

                                         通宵鎮公所秘書  李玉騰

                                         通宵鎮長  邱紹俊  謹述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公元1998年)

註:登山補給站http://www.keepon.com.tw/【行腳】擎天崗地區有無「荷蘭古道」之研究,作者a81536獨行俠在結論說:
從上史實及論證,可知擎天崗之「荷蘭古道」是不存在的,此一「史蹟」恐又是出於誤想,完全沒有任何史實上的依據。至於「耆老」的「口傳歷史」尤不可信,舉兩個例子為例:

()苗栗通霄鎮公所在該地靠海之虎頭山設有「日露(指俄羅斯)戰爭望樓紀念碑」,在1905年日俄戰爭時,該處的確是日本政府所設一系列對海監視哨之一,但該處絕非地方「耆老」所云的首先發現俄羅斯之波羅的海艦隊之處,因波羅的海艦隊是由台灣的東部之太平洋海面通過,而非經過台灣海峽,而當時日本方面在第一時間發現波羅海艦隊的是日本巡洋艦「信濃號」,發現地在對馬海峽之南口島列島附近。

 ()餘略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圳巡禮:七星古圳、坪等古圳縱走

走累了在平等里的路邊休息

行程簡介:

交通:陽明山線公車在福音站下車
汐止台北福音站(新安里)永公路(公館里)七星古圳公平橋平菁街平等里平等古圳平等新圳登峰圳出故宮

平等古圳簡介:

平等古圳

陽明山平等里的坪頂古圳,在先民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生活飲水、灌溉到生物的棲息,她的存在,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態特色與田園文化。在大台北地區陽明山的平等里、溪山里一帶,有三條古老的圳道,不但依舊保持原有自然的風貌,清澈見底的流水依然潺潺不止,而且還供應當地高品質的飲水和灌溉用水。

難能可貴的是,由於古圳在七星農田水利會經營管理之下,保存相當美好,不但成就當地特殊的花卉產業,也使平等里、溪山里成為大台北都會地區,高水準的居家生活環境。徜徉古圳,沿岸翠綠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盛開的野花,迎風搖曳,美不勝收!走進宛如綠色隧道的自然步道,周圍蟲鳴鳥叫,有如置身在世外桃源一般!

聖人瀑布

陽明山平等里的坪頂古圳,在先民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生活飲水、灌溉到生物的棲息,她的存在,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態特色與田園文化。在大台北地區陽明山的平等里、溪山里一帶,有三條古老的圳道,不但依舊保持原有自然的風貌,清澈見底的流水依然潺潺不止,而且還供應當地高品質的飲水和灌溉用水。

難能可貴的是,由於古圳在七星農田水利會經營管理之下,保存相當美好,不但成就當地特殊的花卉產業,也使平等里、溪山里成為大台北都會地區,高水準的居家生活環境。徜徉古圳,沿岸翠綠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盛開的野花,迎風搖曳,美不勝收!走進宛如綠色隧道的自然步道,周圍蟲鳴鳥叫,有如置身在世外桃源一般!

聖人瀑布

「坪頂舊圳」興建於道光十五年(1835),開水圳長約三公里,鑿山洞長約六十公尺,主要是引導山脈另一側的內雙溪水源,灌溉大坪尾地區農田;

「坪頂新圳」興建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開水圳長約四公里,鑿穿山洞,山洞隧道長約三百多公尺,主要引導內雙溪上源之水灌溉狗慇懃地區農田;

「登峰圳」興建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由吳登峰出資開圳,鑿穿山洞,山洞隧道長約四百公尺,水圳長約七公里,沿途匯流山澗、溪流之水,以及「香對礦坑」內的水源,源源不竭,使此圳水源最為豐沛。

桃仔腳橋

當多數古圳因城鄉現代化而被埋入地底或遭受污染,坪頂古圳、七星古圳在七星農田水利會的維護下,大多仍保持原有古樸自然的風貌。清澈冰涼的溪水流經之處,林蔭茂密,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

今日整個平等里,處處都可以見到水圳的蹤跡,只是隨著交通的便利普及,許多水圳經過人口較多的區域,例如內厝、內寮、大莊仔的時候,都已被橋樑或柏油覆蓋,以往水路處處的景象,也逐漸在改變。這是水圳的歷史,也是水圳的故事。

七星古圳簡介:

走在陰涼的七星古圳圳溝路

三塊石板搭成的土地公廟,保佑來往行人

這條公館里水圳,因沿尾崙山腰而行,故又名「尾崙水圳」。尾崙山又名「美崙山」。因此,水圳亦可名為「美崙水圳」。這條水圳取自青礐溪的溪水,在七星農田水利會的維護下,仍完整保持原有古樸自然的風貌,因此在公館里土生土長的葉景勝領隊乃取名七星古圳,這條水圳路上行可通平等里地區的狗慇懃,古道也稱狗慇懃古道。途中供奉著石頭公的石棚,正是這條古道的歷史見證,這塊小石頭,一百多年來,提供過往農民心靈上的庇佑。

(
菁礐)是浸泡沈澱大菁,製作藍泥染料的石砌坑池。陽明山的採製藍靛產業,全盛於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至今陽明山地區如「菁山」、「青礐」等地名,都與這段產業史有關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卯古道八會聯誼逗陣行

登荖蘭山之前的破舊解說牌

今天(2005/04/24)宜蘭登山協會、瑞芳長青登山會、基隆登山協會、基隆野外育樂協會、台北恆青登山會、三重健行登山會、南港西新里登山隊、汐止市山岳協會共八會200多名山友,相約0810在福隆車站會合,同遊福卯古道聯誼。

隆隆古道是由福隆橫越雪山尾稜下卯澳,再由卯澳越過三貂角下萊萊之一段,由於先前政府機關整修時只修築荖寮到卯澳這一段福卯古道,福卯古道是濱海公路未開通前,福隆通往卯澳的一條翻山越嶺山徑,越嶺點就在荖蘭山(標高387公尺)南鞍與隆隆山之間的埡口。所以目前可利用的只有此段.又因到稜上時離荖蘭山己近,且靈鷲山無生道場就在咫尺,所以由稜線下卯澳這一段也日漸蕭條,真是辜負了政府一番美意。

 

走福卯古道很簡單,先坐火車到福隆,出了火車站,在左側鄉野便當買五十元一個的火車便當當午餐(筆者在貢寮車站買一個當早餐,並且與福隆便當作比較),然後循火車站前的大路向東走,約15 分鐘到荖寮橋,過橋,繼續沿馬路走,差不多10分鐘後就可看到隆隆古道的指示木牌,這就是登山口,由此進入15分鐘到最後農家(貢寮鄉荖萊街92號),循農家旁邊菜圃小徑上去後就沒什麼叉路了。

隆隆古道的登山口

一小時後到達稜上的一處十字口,此處有一面大解說牌:循古道前去下坡到卯澳要60分,左轉到無生道場的柏油路再上荖蘭山要30分,右上稜線到隆隆山則要90分鐘,由隆隆山循稜轉到三貂角則還要三個小時,要怎麼走由你的腳力來決定。

荖蘭山與福卯古道分叉路

隆地區下了幾陣大雨,部分人士改變心意只到登山口走走,有的改上荖蘭山,從靈鷲山無生道場下福隆,筆者則按原計畫走福卯古道,在荖蘭山南鞍與隆隆山之間的埡口和上荖闌山的山友分道揚鑣,沿途林木茂密,本會高領隊及嚮導們四次的探查開路,雜草及荊棘都砍除乾淨,下了大雨路有點濕滑,還不太難走。

福卯古道靠近濱海公路2號省道109K之處

上一小段上坡路,經「隆隆池」登山口不久,就一路下坡,順著卯澳溪忽左忽右,約60分鐘走出古道。古道出口處的溪流已整治,此處約在濱海公路2號省道109K,對面大榕樹下蓋了一間草房,取名「卯澳小站」。左轉行濱海公路2號省道,福隆約在103.7K的地方,大約要走5.7K需時80分鐘,如果要坐車,卯澳看不到計程車,國光號客運車一、二個鐘頭才有一班,何時到站不好計算,幸好今天老天幫忙下了雨,天氣不熱,又可欣賞濱海沿途風光,完成福卯古道的山友寧願安步當車。

景色秀麗的貢寮鄉福連國小

不久到達風景秀麗的貢寮鄉福連國小,福連國小的圍牆外就是太平洋,在操場運動,在校園遊憩,一抬頭就可看到大海,不會像都市裡的同學要看大海要盼望好久。只是濱海公路砂石車很多,各型車種速度都很快,健行的人要特別小心。

在路上時雨時晴,雨衣穿穿脫脫,趕到福隆國小,從靈鷲山下來的本會山友,也在此處用餐、泡茶、聊天,正準備收拾行囊要搭1251分的電聯車回家,顧不得吃「福隆便當」,趕緊脫下雨鞋、雨衣,換好登山鞋,跟大隊山友到福隆車站,買了一張38元到松山的電聯車票,到月台不到幾分鐘,電車準時到站,在車上享用便當,不輸餐廳的大餐。

今天在電車上認識了台北市山岳協會的陳銘淳山友,他熱心豪爽,對古道有獨特的興趣,到福隆來回都跟他同車,相談甚歡,他也答應要協助我們探查古道,真是感激。車到八堵再轉車回家,結束了愉快的福卯古道之行。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挑炭古道遊記

 

三義與通宵交界的山嶺命名為三通嶺

 

三通嶺就是大坑尾山高度473公尺

 

踏查路線時巧遇三叉河登山會會長及幹部

 

三通嶺就是大坑尾山高度473公尺

 

踏查路線時巧遇三叉河登山會會長及幹部

 

踏查路線順道拜訪會員黃美智娘家

 

慈濟茶園面積廣闊

 

拜訪山雨窯窯主,參觀茶園

 

五次探訪:2004/10/16   2004/10/21    2005/03/20   2005/04/03   2005/04/10

 

 行程記錄:北二高中山高苗栗交流道銅鑼13省道三義火車站前陸橋48縣道大坑39-1號彭宅尾山步道三通嶺五月雪步道(往回走)苗48縣道慈濟山步道慈濟森林園區三義山山雨窯大坑39-1

 

双湖挑炭三通嶺步道

「挑炭古道」是早年通霄鎮和三義鄉重要聯絡孔道,從通霄福興山區開山闢路到三通嶺,再由三義大坑、石坑抵三義火車站,全長約五公里,沿路都是保存完好的相思林、樟樹、楠木、油桐及很多在地原生種樹木,林相優美,蜿蜒山區的古道,儼如藏身在林蔭密佈中迷人的綠色隧道。

發起尋找、整修「挑炭古道」的三義鄉雙湖村長、也是三叉河登山會員的林德鈞說,為使這條古道和社區總體營造結合,讓樂山者緬懷先民開山闢地刻苦耐勞精神,雙湖社區發展協會特別請木雕大師傅學榮創作一件「挑夫意象雕刻」,已擺置在苗四十八線大坑古道入口。這件和人一般高的挑夫,頭戴斗笠,滿佈歲月痕跡的臉上掛著笑容,光著上身穿短褲,肩挑木炭的造型,栩栩如生,呈現出先民安樂自在的心情,成為讓人對「挑炭古道」印象深刻的意象指標。

六、七十年前,通霄和三義山區燒木炭行業興盛,大批木炭商人深入福興和大坑山區購買木炭,並雇請挑夫挑到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當時山區炭窯林立,來往「挑炭古道」的挑夫絡繹不絕。

三通嶺巧遇熱心親切的三叉河登山會    會長等三位山友

〈以小城故事多的歌調吟唱〉

        義有美景,

        宵海連天;

        上斜陽照,

        唱老情歌;

        面清風爽,

        我再相逢。

             三叉河登山會

         邀請您

          三通嶺來作伴。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雲古道:橫科山連登十三分山踏查日記

查看地圖橫科山也叫十三分尾山,山高193公尺,因為沒登頂過,就很想走走看。
 
 
上了開往舊庄的大都會306公車,到終點下了車,右邊是往大坑叫舊庄街,趕快換往左邊走,幾十公尺後確定走對了東勢街,前面左右兩側山勢作比較,右邊較高,就集中注意力看哪裡有登山布條?哪裡有登山口?同時發現汐止社區巴士1路橫科線,645公車也往上開,以後如要登橫科山,有這兩項交通工具,將會省下不少時間。
 
 
過了645公車的終站,還是沒有發現登山口,突然在電話亭旁有欄杆,有階梯,但是走上去仔細瞧一瞧,是一條雜草叢生的無尾路,只好下來重新尋找。七、八分鐘後,發現右邊山頭地勢較高,又有路往上通,可惜是一間無人居住的房子,山頭有水塔,雜草叢生,好像也沒人上去過,看看不像有三角點的山頭,又退回原路。
 
 
不久在右邊發現有登山布條,仔細看是台北市員工登山隊的,進去搜尋,沒看出登山人的足跡,又退回大馬路,再往前走,終於在路邊發現了幾條綁在樹上的登山布條,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的高興,幾步路就衝上土堆頂,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橫科山___十三分尾山,北測56號,高193公尺,就在白雲山莊最高處,東勢街768195號南面

水源古道的康誥坑福德廟

汐止的水源地

百雲居是白雲古道的起點長約500公尺

到白雲寺另一個步道接白雲柏油路

沿路盛開的野牡丹

到達白雲寺

上面風大氣溫低,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土堆上,東瞧瞧、西瞧瞧那顆寶石(三角點),怕會被人誤會,腦筋是否有問題?趕緊下來,順著公路往上走十分鐘,就到石公廟。
 
 
第一次到汐碇路3708號的石公廟,只見門聯題著:
 
石老不頑頭已白;
 
公靈廣被廟棲雲。
 
楹聯題著:
 
石自有心能顯應;
 
公雖无語護蒼黎。
 
 
底下還有一座福興宮,門聯題著:
 
福而有德千戶祀;
 
正則為神萬世尊。
 
 
從石公廟往上走就是以前的保甲路,很像綠色隧道,市公所派人清除雜草,在汐碇路種植鴨掌絨木。約十分鐘就到森林小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日據時代的派出所,後來改為白雲國小的校長宿舍,現在已人去房空,門窗不見。

山上的白雲國小創立於1924年,因為耕作的人口外流,本校變分校,分校變廢校,而設在山下的分校,因住家越聚越多,學生數越來越多,現有學生442人編成17班。山上的白雲國小,是小學時期的兒童節,全校遠足的地點之一,學校贈送每人一粒沾有砂糖而沒有包裝的「金含仔糖」,大家邊走邊嚐糖,「金含仔糖」含在口中捨不得咬碎,嚐嚐甜味又拿出來,就像現在的「棒棒糖」一樣,回憶兒時物資缺乏,趣味卻無窮。雖然校外教學沒有坐車,純粹是「遠足」,印象卻不會磨滅。
 
 
再往前走,看到磚造矮柱刻著『台北縣汐止鎮白雲國民小學』的校名還在,學校的滄桑,會令人感慨萬千,中年以上的汐止人提起白雲國小,可能有一大堆故事呢?

白雲國小現在租給私人作為森林小學,森小的學生脫離體制,丟棄現有課本,用另一套教學方法,以天、以地、以自然為教材,同學住在一起,玩在一起,上課在一起,家長每年花上幾十萬,沒有壓力當然很快樂,可是,將來要上國中、高中、甚至大學,或是出社會,受不了壓力的時候會怎樣?也許「時到時當,無米煮番薯湯」,「船到橋頭自然直」杞人憂天作甚麼,這是登山踏查的題外話。
 
 
從石公廟上來的柏油路直走,路寬無車無人,靜極啦。又看到二十幾年未建完工的空屋,不久就到福安宮,遠看以為是廟中廟,近看才知道小廟是供奉虎爺,福安宮的門聯與福興宮的門聯很接近,它題著:
 
神而有德興世界;
 
正則為神鎮地方。
 
廟前有兩個羽毛球場地,建得很漂準,可惜沒人來打球。

再往上走,遇電塔,柏油路結束,寬約一、二米的林間山路走起來更愜意,穿過開挖過的山稜幾分鐘就到文山茶莊。右側有自助式卡拉OK,裡面有人正在歡唱,往後面走,草坪步道兩側杜鵑花盛開,也裝置小路燈,本來以為有路可達白雲寺,但只到山頂平台,頂上放置兩塊約2×3米的大石板塊,大的高約90公分,小的厚約40公分,可能作為石桌用。這裡展望非常好,大半片台北一覽無遺,繞一圈下來,「路長在嘴上」只好問路,莊裡的阿伯說到白雲寺的路,在頂厝埕的前面。
 
 
謝了阿伯,到屋前有一隻大黃狗對著我猛吠,並且作勢要撲過來,人狗對峙了好一回,莊裡的婦人出來大叫「Ku-LOO」,「Ku-LOO」,「Ku-LOO」還是不肯善罷甘休,只好舉起登山杖,作勢要打牠,邊退邊瞪牠,直到沒聽到吠聲為止。
 
 
原來這裡是桂花林,茶園邊的桂樹高46米,秋天桂花開時,一定滿山香。茶園的茶樹採用機器採茶,一股一股的茶樹,剪的好整齊。

遇到一個農婦正在鋤草砍柴,禮貌的打一聲招呼,竟然聊了將近半小時。她說:「鐵線藤可治腰骨酸痛,鐵線藤用剪刀剪成10公分小段,在鍋裡烘焙到熟,再用一瓶紅露酒澆淋,酒約剩三杯,服用幾貼就好。」她說她的腰骨痛就這樣吃好的。
 
「手腳酸痛可用中藥:三黃、白芷、羅黏香,合買1兩花20元,用香蕉肉攪拌擦抹,功效特別好,勝過『擦勞滅』」
 
又說:「在家會替人醫治疑難雜症,像治飛蛇….
 
「飛蛇怎麼治?」
 
「歹勢!治飛蛇不教人,因為要作法麻煩」
 
請問她:有病痛時如何請教她,她自我介紹:她叫周英祝,誇她「取的名字真好,好像祝英台」。
 
「很多人都這麼說!」她先生姓蔡,本名叫周玉花。家住舊庄街1254號,有事可打電話:2782-1016
 
 
時間不早,趕緊告辭上路,在電塔前右轉小路,幾分鐘後遇叉路,左下是白雲寺,右下再轉左上,這裡有一支1995年鎮公所立的木製路標牌,循稜十分鐘就到了十三分山。

十三分山又名論枋山,高438公尺,圖根點。山上芒草多,展望受阻。

休息、喝水、拍照,停留五分鐘,四點整下山,看看濟陽蔡府大墓。1620趕到白雲寺,拍幾張相片,想從白雲古道回家,此時正好有人從大馬路下來,問他路況,他說有幾隻野狗,不敢過去所以折回來,我也怕狗,跟他走白雲路,邊走邊聊,很快的到達汐碇路,他住汐碇路口,要騎腳踏車回家,我則抄近路,1700到汐碇路口,1715趕到大同路搭車回家,結束了十三分尾山及十三分山的踏查活動。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朝陽國家步道

宜蘭縣蘇澳鎮朝陽社區位於蘇澳鎮東南,與南澳山地鄉為鄰,面積約6.2平方公里,平原所佔面積狹小,全區80%皆為高山所盤踞,因南澳溪阻隔,社區分為娜娘及海岸兩村落,人口數共計約八七人,為一群山環繞,地形起伏甚大之農、漁業村落。

地下湧泉源源不絕,且無工業污染及水質優良,造就了得天獨厚的農業產品,如哈蜜瓜、釋迦鳳梨及鳳梨釋迦等聞名全省特有農作物。氣候溫和環境下,綠蔭處處,青山綠水景色宜人,為一極適合居住尚未開發之新興社區。

由農委會林務局整修的龜山環山登山步道,總工程費新台幣參仟多萬元,完成後取名南澳朝陽國家步道,它位於南澳村朝陽社區南側的龜山山丘上,為一個獨立山頭,東臨太平洋,登上山頭可全覽南澳漁港,還可遠眺烏石鼻自然保留區及花東太平洋的壯闊海景,屬於森林生態旅遊示範區。

走在這條濃蔭蔽天,炎炎夏日也非常涼爽的環山步道上,不只可以見到多樣的原生植物,保留著許多如大頭茶純林、百年老梅樹(楊梅)、稀有的腐生菌蘭花、桑科及殼斗科特有植物等。更可遠眺太平洋的壯闊美景,四個觀景瞭望台可以聽到海濤迴響,聆聽蟲鳴鳥叫及欣賞日出的美景,是條景觀豐富的健身步道,今年春天正式對外開放。

朝陽國家步道經媒體報導後聲名遠播,本會的會員也夣寐好久,終於等到出發的日期:1017日。一大早乘611分汐止開往花蓮的平快車,坐了三個多小時,在925分到達南澳。

出了車站,經領隊高金城、嚮導陳朝和、翁絲、洪秀兒清點人數竟然有67人參加本次活動。高領隊前導,翁絲嚮導掌會旗,大隊人員浩浩蕩蕩,經南強橋、蓬萊國小、南澳路、羅大春紀念碑、朝陽社區前右轉建國路,向朝陽國家步道前進,今天下雨機率有60%的宜蘭地區,竟然陽光耀眼,怕曬黑的人紛紛撐起傘來。天空好藍,是台北無法看到的藍,花草樹木也綠油油的,涼風吹拂,好不愜意。

朝陽國家步道(環山步道)全長約二點二公里,寬約一米多,足夠二人攜手同行,較陡處舖設木棧道、枕木道,由建國路進入,在民宅後方上山,路況較平緩好走,適合年長或孩童健行,南澳龜山海拔181公尺,三等三角點,經坑洞區及三處觀海景台,下木棧道,出步道口大門,步行約一個半小時。

沿途有許多生態解說牌,值得遊客閱讀研究,十二生肖植物解說牌令人印象深刻,十二生肖的童謠更是逸趣橫生,抄錄一段與讀者分享:

十二生肖是用十二種動物代表十二地支,也叫十二屬,童謠中有不少是以動物歌唱的,這首十二生肖的童謠最具代表性:

「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仔兄,三虎爬山崎,四兔遊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互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吃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契兄,十二豬菜刀命。」

社區除了有豐富美麗的風景、國家級步道、文史的資源,清朝提督羅大春開闢蘇花古道功蹟紀念碑,朝陽漁港,社區居民信仰中心-天后宮,站媽傳奇-海岸天祝宮,南澳溪出海口延伸至神秘海灘,鴛鴦山定情湖的濕地生態公園,海岸吊橋,海岸地區的萬年木化石、青石礦、白玉礦、沙灘溫泉、巨大石洞、少女瀑布等獨特地理景觀,古石棺文化遺址(距今約六百年前)日據時期古銅礦區遺址,都值得參觀,更重要的是,這裡有股濃濃的人情味,值得大家親臨體驗,希望今天沒有遊到的地方,有機會鬥陣再來參觀遊玩。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埔山、糶米古道 知性之旅

04/25 三十五人同行。

行程摘要:臥龍街和平高中臥龍九三高地公園福州山步道中埔山中埔山東峰軍功山忠正嶺廟中廟土地公嶺
糶米古道吳興街六百巷一百弄底吳興街溫暖的家

行程介紹: 
公車在基隆路的和平高中站下車,
沿臥龍街經和平高中、芳和國中、189號蔣家,
向前右邊走枕木步道,就可直上臥龍六及九三高地,
再走公園步道而到達福州山

福州山位於本市東南丘陵間,緊鄰市區,
週邊因北二高連絡道、辛亥路、臥龍街而為本市交通要衝之地,
為美化坡地景觀,增添民眾登高賞景據點,
提昇鄰近社區休憩環境品質,台北市政府規劃闢建為「福州山公園」。

園內第一、二階段開闢面積約八公頃,
為營造富變化之生態林園景緻,
已種植約一萬八千株低海拔原生植物苗木。
遊客現可由興隆超市旁小公園後側或由辛亥路旁入口,
沿枕木步道上山登頂,至六高地或九三高地有二座觀景平台及涼亭,

可鳥瞰市區,景觀一級棒,
登頂者絕對不虛此行,很適合-般民眾健行登高賞景。

沿稜線南上,遇水泥路不要往下(辛亥路),
選左邊山路續走,再遇陡上的水泥路,
選最右邊山路經小觀音廟而到達中埔山
(又名十五份後山,北市79號三角點,標高139公尺),                        

再向東上行到達中埔山東峰(圖根點,標高145公尺),

往下行,在相思林中的平地上,搭起兩塊大塑膠布棚,
這裡是興昌里里民活動的好場地,
繼續往下行,
在「深坑臥龍22號電塔」的上方路邊就是軍功山(北市地測,110公尺),

出綠竹林遇公路向上前行,到世界山莊大門口,過馬路有地母廟指標。

不久到達軍功路67162號,大牌樓題著「忠正嶺」,
門聯是:「功械留門進三高,蓮城養誠助化道;
德行從聳明山嶺,佳(申武母)留懷此按城。」
(申武母)這字的音義如何?在下不知道,當時也無廟祝可問,
只好留待以後再研究了。
如有高明請多指教,謝謝!

*為了解開(申武母)的謎題,
93/02/17又再走一趟全程,再算算時間是否正確?補記遺漏的景物,
看廟公在廟裡,趕緊向他請教,
廟祝說:廟裡的門楹對聯都是土地公指示的詞句,
(申武母)是三個字,台音都相同,
左邊第一字,是「母」轉90度而成「申」(向右轉,向左轉都行),
中間是兩點不是一橫,這三字代表母親的腳色。

上台階,只見大廟包著小廟,大廟是「安祿宮」,
小廟是「庇福宮」,門聯是:「萬古英靈將,今辰福德長」,
都是供奉土地公。
廟旁有嶺頭石碑:嘉慶己卯梅月重修字句,
嘉慶己卯是1819年,重修到現在已有185年,
如果算廟宇創建時將會超過200年,
當時的台灣社會如何?咱的祖先生活狀況如何?
這真是一條懷舊之旅。

從廟左側上泥土小徑,就進入土地公嶺古道,
看到路旁左邊有一棵大榕樹,樹幹直徑150公分,相當罕見

不久即到台北博嘉014,深坑木柵013電塔,
再上一號電塔(台北博嘉015,深坑木柵015電塔)
路右有保線路到電塔,
在電塔後面有兩顆基石:北市84號、都市計畫處1084等基點,
此處就是標高167公尺的土地公嶺山,
輕易的摸到兩顆基石後,退回路口往上行,
出綠竹園,順著柏油路出柵門,即到墓園馬路,
不要左往信義區崇德街,走右邊往木柵區4159巷馬路,
78分鐘後,在073號電線桿,
路的左側有登山布條及標示:糶米古道,
往上走就是糶米古道500階的最高處,
以後往下走,直到0階起點處就是糶米古道。

糶(ㄊㄧㄠˋ)(台音ㄊㄧㄛˇthioˋ)賣米的意思,
為糴(ㄉㄧˊ)(台音ㄉㄧㄚtiah)買米的相對字。

咱以有限腳力,走無限山水,
由上往下到吳興街六百巷一○○弄底,
或由下往上的社區登山步道,全程約有五百崁的石階,
是清朝道光年間,松山三張犁務農的農戶,
欲將栽植收成的稻穀,挑往南港和文山區買賣必經的古道,
所以被稱為糶米古道。

整整齊齊已經舖修過的石階,早已不是過去的米路小徑,
但由於樹林濃蔭,野花遍地,溪水潺潺,鳥鳴蟲唧,
已成為社區人士登山健行尋根的步道。

沿途的林相自然,除了一些人為栽種的鳳仙花外,
像白匏仔、江某、構樹、還有種類頗多的蕨類植物,
可說是一條極佳自然兼人文步道。

步道上有財神廟、地藏殿和糶米公廟都是當地居民喜歡祭拜的小廟。
尤其是位在三五五階的糶米公廟,門額題字「新坡糶米公」,
門聯是「糶糧先賢蔭地方,米榖滿倉富眾生」,
糶米公廟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百餘年前有群賣米挑夫,經常在過嶺前的一棵老楠樹下歇腳。
昔日有九位鄉賢,曾在楠樹下結拜兄弟,並指石立誓:
每次挑米一擔預留一碗,累積基金準備建廟供奉福德正神,
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另有一傳說,在日據時代有新坡人躲避空襲到此,
曾許願若能逃過劫難必為土地公修廟

光復當初民生凋敝,由於財力匱乏,
僅以石塊砌廟,由於神明靈驗,所以香火鼎盛。
七十二年有位老婦途經古道樹下避雨,
看到小廟簡陋,耿耿於懷,
當夜夢見土地公現身指示就地重建,
乃紛告鄰里眾人捐款重建糶米公廟。

這座加高填平的廟埕,雖然規模不大,
卻提供社區人士登山休息、沏茶聊天,登高遠眺大屯、觀音山的好景點。
除了得到心靈的依歸,更具有敦睦鄉鄰的作用。

『米路』是這條小山路的名字,
原來以前是吳興街賣米的挑夫不願意繞遠路,
而為了方便將米運往文山區及南港,
因此開闢了這一條小山路作為運米的捷徑,
這便是『米路』的由來。

這條米路有許多特色,在米路口左側有一個煤礦坑,
往上走右側有一個台灣較少見的財神廟,
門聯題文:「財富開由錫口區,中興國祚;神恩佈自金龍嶺,廣裕民生。」,
再來會遇到糶米公廟(土地公廟在355階左右),
難得的是它的右邊並排處有一棵百年老楠樹,
上面也有一棵百年雀榕,但是雀榕太高無法接近,
所以通常只介紹老楠樹,到達500階的山頂,山頂是墳場,
放眼望去文山區盡在腳下!

另外有一處還可看見露頭的岩層,
在這樣一個地方做環境教學是再好不過,
它融合了地理、歷史、傳統、自然與人文,
所以「米路之旅」是一件最有意義的活動。
從臥龍街入山,到吳興街結束活動大約三小時左右,
但是可以讓咱再複習一下:

「糶米、糴米」已不是咱的生活用語,
看一看廟中廟200年的古今對照,興起思古幽情,
如果意猶未盡,可以到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
「紐約、紐約」,新光三越一、二館,華納影城慰勞自己,
都是不錯的選擇,希望大家告訴大家,踴躍參加「米路之旅」。

糶米公廟背景知識:

(參考::古道協會網路資料庫、信義區公所網站資料)
台灣的諸神崇拜中,以土地公的信徒為數最多。
由於他是專司土地的神,而土地與人民生計的關係最為密切,
是地上作物生長的神,是畜生旺盛的保護者,
所以一般人都不時祭拜土地公,祈求土地公恩賜。

台灣民間普遍祭祀土地公,
除了建立專祠供奉外,也在各廟宇中設壇祭祀。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廟祠稱「福德宮」,或稱「福德祠」;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大伯公」,廟祠就稱「伯公廟」或「伯公亭」。
墳場旁往往有個「后土」或「福神」的石碑,
后土就是守墓之神,也就 是土地公。

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誕生日,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虔誠祭祀,土地公廟多要演戲,
以祝「福德正神」千秋。
不只二月初二要致祭土地公,八月十五還要舉行一次的祭禮。
前者是春祭,祈求福氣;後者是秋祭,答謝土地公的保佑。
這種風氣自古至今,未曾中輟。

除此外台灣商家每年年底做的「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
和年初做的「頭牙」(農曆二月初二),
祭典都較盛大,所以也被現代人視為財神。
而糶米公廟就是一座供奉土地公的廟宇,
糶米公旁有一棵楠樹1885年種植,樹齡約118年。
如今這座加高又填平的廟埕,已成了遊客們休息、聊天、遠眺的好地點。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索梗枋百年古道

感謝許正龍先生提供寶貴資料
(作者與獨自全程守在「坪溪頭」招呼山友的許正龍先生合影留念)

93/07/11宜蘭縣登山協會、基隆市登山協會、三重體育會征峰健行登山會、台北恆青登山會、台北市南港區西新里登山隊以及本會,同時安排「探索梗枋百年古道」活動。

8:11平快火車到達宜蘭縣龜山站時,例假日站務人員休假的小站,一下子擠進300多人,顯得非常擁擠,臨時由基隆市登山協會人員充當收票員,另一人發「梗枋百年古道示意圖」。各隊在站外樹下整隊,清點人數,本會由高金城副嚮導組長領隊,三位登百岳女將:翁絲、洪秀兒、洪玉鳳嚮導、會員約有50多人參加(因洗手間太少,排隊要上洗手間的人太多,只能概算),各隊由宜蘭縣登山協會嚮導人員帶到牛寮橋下,由許正龍老師解說「梗枋百年古道」,而展開探索梗枋百年古道之旅。

登山口在頭城農場大門前馬路的右側石階路進入,步步爬升,由於颱風過後天空沒有雲層遮擋,也沒有一絲微風,氣溫超過36度,雖然進入竹林中,每人還是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大喊吃不消而打退堂鼓。我和住在伯爵山莊的林先生賢伉儷,邊走邊聊,翻過山嶺越過三次清澈的小溪,約在11:30到達雙溪烏山63號簡宅前的小河邊。

早到的先頭部隊,已燒好開水,煮好食物請大家享用。基隆市登山協會贈送每人一碗康師傅泡麵,由「大老鼠」吳明燦先生發給山友,

學識淵博、溫儒風雅的宜蘭縣登山協會會員陳秋境先生,送我一顆仙桃(我對他說:超越人間美味),本會的會友也慷慨的請人吃水果,煮了一鍋又一鍋的麵食……件件讓人感到特別溫馨,感恩啦。

餐後,大家陸續由坪溪古道轉象寮古道,宜蘭縣登山協會準備每人一杯500㏄,透心涼的檸檬冰水,由就讀國小的小弟和小妹贈送,飽受腳煎頭曬的山友一定舒服極了。再經規模很大的養蝦場、小而美的梗枋國小,

附錄:

許正龍先生提供「探索梗枋百年古道」寶貴資料:

梗枋百年古道為「中崙古道」、「坪溪古道」及「象寮古道」之統稱。清朝以前仍是「噶瑪蘭」通往「艋舺」、「滬尾」等地的交通要道。其存在的時間,較擁有二○○年歷史臨海而築「草嶺嶐嶐古道」更久。根據許正龍先生的曾祖母口述回憶,她的曾祖父便是居於此地(烏山二號),常見經由梗枋古道往返的商旅絡繹不絕,顯見當時梗枋古道沿途之發達。

「梗枋古道」由「中崙古道」進入,越嶺「坪溪頭」,接「坪溪古道」由「象寮古道」下,全程步行約五小時,途中經「梗枋山」海拔標高六○○公尺的山頂,這正是遠眺「龜山島」正貌的最佳觀景點。梗枋是台灣本島距離龜山島最近的地方,與龜山島相距約七公里,因此西元一九二年(民國九年)宜蘭線鐵路通車時,梗枋的火車站便被命名為「龜山站」,此即「龜山站」的由來。

想到「梗枋古道」一覽,搭乘火車最為方便。當火車抵達龜山站後,經由右側的「夫妻榕樹」下台二線,往南行過「梗枋派出所」後,在梗枋橋前(紅綠燈處)右轉,沿途再經過「雙亭橋」「牛寮橋」及「牛寮庄」後,即抵達位於頭城農場前的梗枋古道登山口,此段行程步行約三十五分鐘。

由頭城農場前的登山口進入中崙古道,循紅毛土崁梯階前進,步道與流籠路並行,但可惜的是流籠路早被開墾,四周種植了果樹、綠竹筍及結實累累無人採收的文旦柚,步行約二十分鐘後,來到中崙林宅(梗枋一三八號),經過三十年的日曬風吹,古厝屋頂已坍塌,僅存砌磚殘壁,土塊厝、石頭厝可供憑弔,想像當時此地住有十幾戶人家,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走過中崙林宅,此時步道與產業道路結合,道路右側種滿了橘樹,左側則是桂竹林,步行約四○○公尺,到達叉路口,向左走約35分鐘到達產業道路終點。直行約400公尺,過小溪接另一條產業道路,接著鑽入竹林步道,竹林步道長約200公尺,因久未有人煙,路徑早被竹林佔據,所以較不明顯。

接著進入樹林,然後上嶺頭,最後攀登出小徑。駁崁石頭堅硬如初,濃蔭下長滿許多蕨類植物,如少見的牛角果;此地是上流籠頭,要運下山的木材,需於此地等待流籠,當時此處住了十多戶在此工作的家眷。步行約40分鐘到達嶺頭下鞍部,左邊上升主稜約百步的地方有觀景平台,此處遠眺海中的龜山島、漁船、山腳下的村落及海岸的景緻,真是美不勝收。

回到鞍部,下到坪溪頭,不久即聽到潺潺流水聲,約再行10分鐘,及抵達坪溪底河谷小平原,伐木興盛時期,此地有30間的宿舍,供駐守此地的軍人居住,可以想見當時一定熱鬧非凡,佇立在30年前種植的杉木前,聆聽大自然的交響曲,蟲鳴、鳥叫,以及潺潺溪水撩動的聲音,享受著迎面吹來的涼風,伴隨著芬多精的氣息,真是愜意舒暢。

離開坪溪頭,我們就走上了坪溪古道,此段古道沿著溪谷所建造,向左是回梗枋的路,向右走是烏山。我們向左走約10分鐘即抵達輕便車隧道遺跡,烏山所砍下的木材,須經由此隧道穿過梗枋前山,到上流籠頭,再向前步行約10分鐘越嶺鞍部,又轉入稜線上石空山,鷹仔嶺,左轉下梗枋,約15分鐘接古代卡車道,需經長約丈餘但已斷裂的獨木喬,溪溝約成人深,上下不易,需小心。

順著卡車道約10分鐘,即由雜木林轉入竹林小徑,桂竹、綠竹、孟宗竹、無節竹等,相互雜生,路況不錯,相當好走。前進約25分鐘後即到達象寮劉宅(梗枋產業道路南段終點),昔日此處亦有十餘戶農舍住宅,是個小聚落,如今只剩下劉宅一戶而已。

離開象寮劉宅,我們就踏上了象寮古道,過了產業道路後,進入步道再接產業道路,過梗枋溪上游的鐵橋,上升到山豬窟,土地公廟,然後分叉路,向右往石空山;向右前往外澳慶天宮,因陡峭山深,垂直難行,切勿輕易嘗試。左面步道較平坦,進入約300公尺是桂竹林,出來後是產業道路,行經陸橋至梗枋99號陳宅,右行約100公尺接台二線旁之金斗公廟,福神碑;亦可右行,走田間小路,過梗枋國小回到龜山火車站。

梗枋百年古道的重現,完全是依照30年前殘存的記憶去摸索,一步一步去探勘,才有現在的雛型,希望大家響應世界健行日的推廣,大夥相招,追尋古人的足跡。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福古道健行隨筆

*興奮啟程   井然有序
七十二年元旦,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早晨在總統府廣場,二十萬人參加升旗典禮,而本會也舉行「巴福越嶺」活動作為紀念。

是日七時許,參加的隊友懷著興奮的心情,陸續到達消防隊前廣場。本會計畫周詳,工作人員立即將編組名單、名牌、請小組長分發,讓隊員互相認識。此次參加者共有八十三人,高領隊及李、闕副領隊以外,剛好分為八組,每組十人。第一至第四組乘甲車,第五至第八組乘乙車,隊友每二人為一伍,抽籤上車,井然有序。

*到角板山   賞梅飽餐
十一時車抵復興鄉,參觀蔣公行館,在腳板山公園賞梅吃午餐,瀏覽大漢溪吊橋風光、攝影留念。

*安步當車   到上巴陵
十二時整,車子沿著大漢溪,經羅浮、高陂、蘇樂、過大漢橋,而抵達北橫公路的巴陵站。下車後略為休息、整隊,從救國團巴陵山莊左後方抄捷徑上檢查哨。「哇!」哨前人山人海,要欣賞復興神木的遊客,宛如過江之鯽。

黃魚車也在拉客,到上巴陵八公里約二小時路程,每人收費五十元,王明政先生說便宜,可是大家還是願意安步當車,途中有時抄抄小徑,一路談談笑笑,唱唱不知名的山歌,欣賞大漢溪的上游風光,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古木山莊的愛蘭莊。

*夕靄暮嵐   登巴陵山
三時許,大夥兒已陸續到達山莊,我看離四時半吃晚餐\的時間尚早,提議到巴陵山走走,大家異口同聲的附和,一行浩浩蕩蕩,至少有二、三十人,在半路上遇到從上巴陵下來,還沒有到山莊的隊友二、三十人,千方百計又把他們帶到上巴陵。

上巴陵是一塊小小的台地,泰雅族人大嵙崁群巴陵社的古老社址就在這裡。民國六十二年復興巨木被發現後,上巴陵的風貌已大異往昔。國小、派出所、教堂、紅磚瓦頂,以及現代化的客棧建築物,取代了傳統的簡陋住屋。整個上巴陵有屋簷的地方,一定可以容納得下1000個登山客,真是今非昔比。

夕靄暮嵐越來越重,大隊人馬從國小後方,越過教堂,非常輕易的登上1229公尺的巴陵山。立在基點旁,開懷迎著暮嵐薄霧,拍照留念,欣賞年輕小夥子紮營、生火煮大鍋麵。遠眺氤氳的西南方,隔著大漢溪,辨識李棟山的方位,回味登李棟的情景,很久,很久,大家才驚覺夜幕低垂,不得不下山。

*營火晚會   歡樂融融
吃過晚餐---香菇鹹粥,就忙著開營火晚會:搬柴的搬柴,扇風的扇風,吹火的吹火,好不容易才把火生了起來。每人搬一塊特製的木椅----「一截圓木頭」,圍著火堆,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營火晚會的隊友不少,他們顯得特別興奮、新奇。

節目在「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歌聲拉開了序幕,高領隊致詞、勇伯講故事、余鎮長的話與歌、年輕朋友的唱和跳-----真是多采多姿。再來烤肉、烤香腸夾土司麵包,大家玩得意猶未盡,但因明晨三時半要起床上路,晚會不得不在八時半宣布結束。

*明月當空   萬籟具寂
九時上床,但是一點睡意都沒有,十一時與林氏昆仲起床,把酒話人生:「『五百年修來同船渡』,此刻我們同床眠,那要修多少年,才能得此福分?」,此時萬籟俱寂,營火仍在熊熊地燃燒著,雲霧已散,皓月當空,明星點點,伸手可及,群山靜靜地環列四周,山莊的燈火點綴在山頭,城市中的人們,哪裡能享受如此美景?

*開著電筒   摸黑趕路
昨晚宣布今晨三時半起床,可是時間未到,人人已梳洗完畢,整裝待發。三時五十分晨霧又來,皓月明星、山巒已不見蹤跡,四周茫茫一片。大家打開電筒,成一行縱隊,魚貫地向山上的古木山莊出發,遠看如螢火蟲出遊,美極了。

吃過早餐,每人發一份便當____午餐,再送一串玉米____點心。又打著電筒,一組一組按順序踏上征途,五時曉霧未散,雲海在腳下翻騰。回頭,古木山莊的燈火在山的那一邊閃爍。行行復行行,七時終於到達復興巨木區,一棵棵紅檜參天,復興一號、二號、三號----每棵都碩大無比,不待領隊吩咐,大家已在神木下拍照留念了。

*二十一人  登拉拉山
到達北桃縣界,雨霧漸大,高領隊徵求大家意見,再走二十分鐘就到拉拉山登山口,要上拉拉山的人由黃老師領隊。不上山的人,可由越嶺山徑直往福山,搭計程車到烏來。

林天鴻先生說:「到復興神木區,連今天已是第三次,一次大雨,一次大霧,今天雖是雨霧濛濛,但是有伴機會非常難得,當然非上不可。」

王美月小姐說:「難得到巴陵,今天不上拉拉山,下次不知要等到哪一年,哪一天?」

阿姑也說:「千里迢迢到巴陵,為得是要爬拉拉山,今天怎能過門而不入呢?」

如此一說:想登拉拉山的人,就越湊越多,黃老師在登山口一數,足足有二十一人。

一路巨木觸目皆是,很多倒樹阻路,不得不從上面越過,背著大背包,加上60度的大陡坡,實在累人,看到巨大的樹洞,蔽雨良好,起初想背包不離身,最後也不得不放下,輕裝上山。

天氣真怪,越接近山頭,天氣越開朗,十一時整,踏上了標高2030公尺拉拉山,太陽露臉,好像在歡迎我們似的,大家趕快拍照留念。張誌騰的相機忙個不停,這是最興奮的一刻,大家都要請他捕捉。

群山在腳下的虛無飄渺間隱現,過足了仙癮,不得不向她揮手道別,十二時又回到了登山口。

*巴福古道   詩情畫意
細雨霏霏,找不到一塊乾淨的地方,只好在山澗旁,與一群又唱又跳的年輕人共進午餐。

養精蓄銳後,走在巴福越嶺古道上,一路都是下坡,原始森林濃蔭夾道,翠綠一片,有時要越過山澗斷橋,有時要傍臨懸岩峭壁,更時時要爬橫木、穿倒樹,爬、跳、蹲的功夫,要隨時露一、二下,有趣極了。

踩著厚敦敦、軟綿綿的樹葉,有如走在地毯上,但在泥濘地段,淋著細雨,腳下「淒落」不停,褲管泥巴一大截,真是「瘋」極了。縣界到福山雖然只有十五公里,處處有詩情畫意,足夠讓人們欣賞五小時。

*熱忱服務   活動圓滿
雖然是寒風細雨,但工作認真,服務熱忱的詹聰明先生當先頭部隊,從一點鐘就等在福山為隊友服務,聯絡車輛、優待運輸,高領隊則在信賢村照顧早到的隊友。

不願乘車的勇士們,從福山到信賢的十二公里路程,他們不怕路途遙遠,抬頭挺胸,勇往邁前,又安步當車的「踢」起路來。

由於年假,烏來遊客人潮洶湧,停車場爆滿,所雇的遊覽車無法開到信賢村,早到信賢的隊友,不得不麻煩他們又轉車到烏來。烏來客運站前車輛不得久停,只好將二部車先到的隊友湊滿一部開回汐止,另一部再在堰堤停車場等後,而結束了二天一夜,多采多姿的巴福越嶺活動。
1983.01.05
寫於汐止

*後記
翻閱舊作
二十年前的往事
又一一浮在眼前
好像是幾天前的事

時間過得真快
一轉眼
人事已變
檢閱隊友名冊
有的作古
有的病痛
有的失聯
有的分離
有的浮沉
有的退隱

時間如能停滯在二十年前
那該有多好
2003.10.24
寫於松山

 

雅虎部落格停止服務,整理舊作,準備搬家,真感嘆時間飛逝,又過三十年頭。

2013/09/24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源谷「山海觀」

「桃源谷」以前叫做「綑牛仔山」,是早期農家牧牛地方,位於彎坑頭山西稜和內寮山之間,海拔約500公尺。山頂有360度的視野,頗具高山草原氣勢,綠草如茵迤邐眼底,綿延近三公里,藍天碧草之清幽,正如其名是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走一趟桃源谷可以遊山觀海,有山友取名「山海觀」,相當吻合。

步道上防牛隻進入的柵欄不少,草原上沒有發現牛隻,步道上卻有很多新鮮的牛ㄈㄣˋ,拿相機拍照的人卻不少。

前往桃源谷有四條主要路線:


「草嶺線」:自草嶺古道啞口至桃源谷,長約4.5公里。但若從大里天公廟登山口算起,總長度則約7公里。途經有高山氣勢的灣坑頭山(616公尺)

「石觀音線」:起點在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大溪之間,下車後約走2.5公里到石觀音寺牌樓步道入口,途經石觀音寺,至桃源谷。步道長約3.5公里。
「大溪線」:自宜蘭縣頭城鎮大溪站到河濱公園約1公里,公園至桃源谷,步道長約5公里。途經蕃薯寮山(456公尺)
「內寮線」:由台北縣貢寮鄉貢寮鄉吉林村的蕭家莊出發,到嶺頂土地公廟步道長約1公里,最近新修一條公路可以直上桃源谷步道旁,是開車族前往桃源谷最省時省力的捷徑。

最近新修一條公路可以直上桃源谷步道

從內寮上嶺頂土地公廟

踏上「風管處」修建的1米寬的石階路,直上456公尺高的番薯寮山,步道長度才標示2.5公里卻走了1.5小時。

這時,果如氣象報告所說:「東北季風增強,氣溫降低,東部及東北部降雨」,而且是不小的驟雨,早晨看到陽光露臉,而不帶雨具的山友就變成落湯雞了。我雖然帶了雨衣、雨褲、雨鞋但也無法及時穿戴整齊。

跟我們同行,住在宜蘭的一位小姐,向我借用雨傘和她的同伴共同撐用,「好家在」老天爺只做半小時的登山裝備檢查,雨就停了,我們在強風中抓著帽沿漫步,可惜桃源谷的清新面貌只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到下午陽光又再露臉,登上二等1181號三角點,高度616公尺的彎坑頭山後,山勢慢慢下降,

1430終於到達草嶺古道啞口,算算漫步、休息、用餐總共花掉6小時,所走的長度是濱海公路1公里,大溪線步道5公里,草嶺線步道4.5公里,總長10.5公里。在早上人人都想再連走草嶺古道,現在到這裡大部分的人已心滿意足,宜蘭來的三位小姐也認為遊桃源谷就好,所以徵求繼續行程的意願,僅剩下林金梓山友、康田局長和作者三人,草嶺古道的遊記,下一篇再報告。

桃源谷沿途的景色、行程改用相片紀錄,更會一目了然。桃源谷要不要再來?常常跑在前頭的5歲小妹妹說:「這裡太漂亮了,我還要來!」,大家的想法可能都一樣。

常常跑在前頭的5歲莊小妹妹,聰明活潑可愛,很得人緣

桃源谷山上最豪華的洗手間

同行的宜蘭小姐

桃源谷的草嶺線步道景色優美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

2007/06/16,17,18本會本來計畫登奇萊主峰、北峰,登山道路因豪雨損壞,活動取消。另外06/17端午節關懷獨居老人生活,也因故取消,二項活動改辦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

06/17晨06:30集合,搭乘06:40區間車到福隆。每天,這一班列車的車廂只有四節,到宜蘭地區登山、釣魚、旅行的客人又多,常常座無虛席,到汐止上車的人,要到瑞芳車站之後才能找到部分座位,常坐同班車就會認識不少山友。

今天07:42到達福隆,由於今年06/01起,全台只剩瑞芳車站還販售月台便當,其餘站台都無法負擔月台便當租金而停售。我先到福隆鄉野便當店,等待中,看到排在我後面的隊伍,已到店門外,少說也有20人,免得吃完早餐又要排隊,就決定購買2個便當,1個當早餐,另一個當作午餐。

郭會長在車站前廣場介紹領隊及嚮導,說明活動的路線、內容後出發。「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路線是以步行方式自福隆車站→故吉次茂七郎工程師殉職紀念碑→舊草嶺隧道北口→行走隧道→舊草嶺隧道南口→石城聚落→海岸→石城服務區。06/161718本會本來計畫登奇萊主峰、北峰,登山道路因豪雨損壞,活動取消。另外06/17端午節關懷獨居老人生活,也因故取消,二項活動改辦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
循著活動指標前進

故吉次茂七郎工程師殉職紀念碑

福隆溪水清澈有釣友在垂釣

今年是台鐵120週年路慶,觀光局與鐵路局共同辦理「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從06/02開始到06/24的每個假日,將封閉已久的隧道,重新開放8天供民眾行走,活動期間邀漫畫人物老夫子代言,並搭配發行紀念車票、文物展示、攝影展及CK124蒸汽火車喜相逢的活動。

舊草嶺隧道口大型看板

我們在0840到達舊草嶺隧道口,距離開放時間尚早,但是隧道口已擠滿期待的山友,大家並沒有虛擲時間,拍照、懷古,在腦海裡先走一趟時光隧道:

在舊草嶺隧道口等待進入懷舊

在舊草嶺隧道口等待進入懷舊

陳列的宣傳文件

展示軌道釘及夜晚指示燈

南方出口處的草書門額「白雲飛處」?隧道內分發的資料是「國雲飛處」,這裡是照相機一定會獵取的鏡頭,照了相表示2166m的舊草嶺隧道已經走過,到石城聚落有民家臨時攤商,販賣石花菜等冰品,沿著活動路線指標,走海邊路線約10分鐘到石城服務區,這裡有國光客運接駁遊客至大里遊客中心停車場,票價一律20元。遊客於大里可再前往遊客服務中心、慶雲宮、草嶺古道、大溪漁港等知名景點。也可以選擇搭乘接駁車返回福隆,票價一律40元。本會有很多山友不搭乘接駁車,安步當車走到大里,午餐後要走草嶺古道,由貢寮回家。

南口的「白雲飛處」?,「國雲飛處」?草書門額,看法紛云

走出南口等待喝一杯石灰菜冰

往石城服務區,靠近海濱路線的指標

我選擇乘車到大里遊客中心收集旅遊資料,在大里天公廟樹下吃便當,搭1144誤點008,由大里回家。
到大里服務區

到大里火車站候車回家

也看看06/15台鐵大里站發生兩列車對撞,517傷重大不幸事故現場,是否做了哪些措施?,車站的兩塊紅布條讓人印象深刻,希望台鐵精益求精,永續經營第一步,打造職場零事故」,「馳騁寶島二甲子,台鐵真情陪伴您」,台灣的經濟跟台鐵脣齒相依,台鐵功在台灣,人人會感恩。

大里火車站的職場標語

大里火車站的台鐵120週年標語

行走日期:2007/06/17
完稿日期:2007/06/18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