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國家步道

宜蘭縣蘇澳鎮朝陽社區位於蘇澳鎮東南,與南澳山地鄉為鄰,面積約6.2平方公里,平原所佔面積狹小,全區80%皆為高山所盤踞,因南澳溪阻隔,社區分為娜娘及海岸兩村落,人口數共計約八七人,為一群山環繞,地形起伏甚大之農、漁業村落。

地下湧泉源源不絕,且無工業污染及水質優良,造就了得天獨厚的農業產品,如哈蜜瓜、釋迦鳳梨及鳳梨釋迦等聞名全省特有農作物。氣候溫和環境下,綠蔭處處,青山綠水景色宜人,為一極適合居住尚未開發之新興社區。

由農委會林務局整修的龜山環山登山步道,總工程費新台幣參仟多萬元,完成後取名南澳朝陽國家步道,它位於南澳村朝陽社區南側的龜山山丘上,為一個獨立山頭,東臨太平洋,登上山頭可全覽南澳漁港,還可遠眺烏石鼻自然保留區及花東太平洋的壯闊海景,屬於森林生態旅遊示範區。

走在這條濃蔭蔽天,炎炎夏日也非常涼爽的環山步道上,不只可以見到多樣的原生植物,保留著許多如大頭茶純林、百年老梅樹(楊梅)、稀有的腐生菌蘭花、桑科及殼斗科特有植物等。更可遠眺太平洋的壯闊美景,四個觀景瞭望台可以聽到海濤迴響,聆聽蟲鳴鳥叫及欣賞日出的美景,是條景觀豐富的健身步道,今年春天正式對外開放。

朝陽國家步道經媒體報導後聲名遠播,本會的會員也夣寐好久,終於等到出發的日期:1017日。一大早乘611分汐止開往花蓮的平快車,坐了三個多小時,在925分到達南澳。

出了車站,經領隊高金城、嚮導陳朝和、翁絲、洪秀兒清點人數竟然有67人參加本次活動。高領隊前導,翁絲嚮導掌會旗,大隊人員浩浩蕩蕩,經南強橋、蓬萊國小、南澳路、羅大春紀念碑、朝陽社區前右轉建國路,向朝陽國家步道前進,今天下雨機率有60%的宜蘭地區,竟然陽光耀眼,怕曬黑的人紛紛撐起傘來。天空好藍,是台北無法看到的藍,花草樹木也綠油油的,涼風吹拂,好不愜意。

朝陽國家步道(環山步道)全長約二點二公里,寬約一米多,足夠二人攜手同行,較陡處舖設木棧道、枕木道,由建國路進入,在民宅後方上山,路況較平緩好走,適合年長或孩童健行,南澳龜山海拔181公尺,三等三角點,經坑洞區及三處觀海景台,下木棧道,出步道口大門,步行約一個半小時。

沿途有許多生態解說牌,值得遊客閱讀研究,十二生肖植物解說牌令人印象深刻,十二生肖的童謠更是逸趣橫生,抄錄一段與讀者分享:

十二生肖是用十二種動物代表十二地支,也叫十二屬,童謠中有不少是以動物歌唱的,這首十二生肖的童謠最具代表性:

「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仔兄,三虎爬山崎,四兔遊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互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吃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契兄,十二豬菜刀命。」

社區除了有豐富美麗的風景、國家級步道、文史的資源,清朝提督羅大春開闢蘇花古道功蹟紀念碑,朝陽漁港,社區居民信仰中心-天后宮,站媽傳奇-海岸天祝宮,南澳溪出海口延伸至神秘海灘,鴛鴦山定情湖的濕地生態公園,海岸吊橋,海岸地區的萬年木化石、青石礦、白玉礦、沙灘溫泉、巨大石洞、少女瀑布等獨特地理景觀,古石棺文化遺址(距今約六百年前)日據時期古銅礦區遺址,都值得參觀,更重要的是,這裡有股濃濃的人情味,值得大家親臨體驗,希望今天沒有遊到的地方,有機會鬥陣再來參觀遊玩。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埔山、糶米古道 知性之旅

04/25 三十五人同行。

行程摘要:臥龍街和平高中臥龍九三高地公園福州山步道中埔山中埔山東峰軍功山忠正嶺廟中廟土地公嶺
糶米古道吳興街六百巷一百弄底吳興街溫暖的家

行程介紹: 
公車在基隆路的和平高中站下車,
沿臥龍街經和平高中、芳和國中、189號蔣家,
向前右邊走枕木步道,就可直上臥龍六及九三高地,
再走公園步道而到達福州山

福州山位於本市東南丘陵間,緊鄰市區,
週邊因北二高連絡道、辛亥路、臥龍街而為本市交通要衝之地,
為美化坡地景觀,增添民眾登高賞景據點,
提昇鄰近社區休憩環境品質,台北市政府規劃闢建為「福州山公園」。

園內第一、二階段開闢面積約八公頃,
為營造富變化之生態林園景緻,
已種植約一萬八千株低海拔原生植物苗木。
遊客現可由興隆超市旁小公園後側或由辛亥路旁入口,
沿枕木步道上山登頂,至六高地或九三高地有二座觀景平台及涼亭,

可鳥瞰市區,景觀一級棒,
登頂者絕對不虛此行,很適合-般民眾健行登高賞景。

沿稜線南上,遇水泥路不要往下(辛亥路),
選左邊山路續走,再遇陡上的水泥路,
選最右邊山路經小觀音廟而到達中埔山
(又名十五份後山,北市79號三角點,標高139公尺),                        

再向東上行到達中埔山東峰(圖根點,標高145公尺),

往下行,在相思林中的平地上,搭起兩塊大塑膠布棚,
這裡是興昌里里民活動的好場地,
繼續往下行,
在「深坑臥龍22號電塔」的上方路邊就是軍功山(北市地測,110公尺),

出綠竹林遇公路向上前行,到世界山莊大門口,過馬路有地母廟指標。

不久到達軍功路67162號,大牌樓題著「忠正嶺」,
門聯是:「功械留門進三高,蓮城養誠助化道;
德行從聳明山嶺,佳(申武母)留懷此按城。」
(申武母)這字的音義如何?在下不知道,當時也無廟祝可問,
只好留待以後再研究了。
如有高明請多指教,謝謝!

*為了解開(申武母)的謎題,
93/02/17又再走一趟全程,再算算時間是否正確?補記遺漏的景物,
看廟公在廟裡,趕緊向他請教,
廟祝說:廟裡的門楹對聯都是土地公指示的詞句,
(申武母)是三個字,台音都相同,
左邊第一字,是「母」轉90度而成「申」(向右轉,向左轉都行),
中間是兩點不是一橫,這三字代表母親的腳色。

上台階,只見大廟包著小廟,大廟是「安祿宮」,
小廟是「庇福宮」,門聯是:「萬古英靈將,今辰福德長」,
都是供奉土地公。
廟旁有嶺頭石碑:嘉慶己卯梅月重修字句,
嘉慶己卯是1819年,重修到現在已有185年,
如果算廟宇創建時將會超過200年,
當時的台灣社會如何?咱的祖先生活狀況如何?
這真是一條懷舊之旅。

從廟左側上泥土小徑,就進入土地公嶺古道,
看到路旁左邊有一棵大榕樹,樹幹直徑150公分,相當罕見

不久即到台北博嘉014,深坑木柵013電塔,
再上一號電塔(台北博嘉015,深坑木柵015電塔)
路右有保線路到電塔,
在電塔後面有兩顆基石:北市84號、都市計畫處1084等基點,
此處就是標高167公尺的土地公嶺山,
輕易的摸到兩顆基石後,退回路口往上行,
出綠竹園,順著柏油路出柵門,即到墓園馬路,
不要左往信義區崇德街,走右邊往木柵區4159巷馬路,
78分鐘後,在073號電線桿,
路的左側有登山布條及標示:糶米古道,
往上走就是糶米古道500階的最高處,
以後往下走,直到0階起點處就是糶米古道。

糶(ㄊㄧㄠˋ)(台音ㄊㄧㄛˇthioˋ)賣米的意思,
為糴(ㄉㄧˊ)(台音ㄉㄧㄚtiah)買米的相對字。

咱以有限腳力,走無限山水,
由上往下到吳興街六百巷一○○弄底,
或由下往上的社區登山步道,全程約有五百崁的石階,
是清朝道光年間,松山三張犁務農的農戶,
欲將栽植收成的稻穀,挑往南港和文山區買賣必經的古道,
所以被稱為糶米古道。

整整齊齊已經舖修過的石階,早已不是過去的米路小徑,
但由於樹林濃蔭,野花遍地,溪水潺潺,鳥鳴蟲唧,
已成為社區人士登山健行尋根的步道。

沿途的林相自然,除了一些人為栽種的鳳仙花外,
像白匏仔、江某、構樹、還有種類頗多的蕨類植物,
可說是一條極佳自然兼人文步道。

步道上有財神廟、地藏殿和糶米公廟都是當地居民喜歡祭拜的小廟。
尤其是位在三五五階的糶米公廟,門額題字「新坡糶米公」,
門聯是「糶糧先賢蔭地方,米榖滿倉富眾生」,
糶米公廟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百餘年前有群賣米挑夫,經常在過嶺前的一棵老楠樹下歇腳。
昔日有九位鄉賢,曾在楠樹下結拜兄弟,並指石立誓:
每次挑米一擔預留一碗,累積基金準備建廟供奉福德正神,
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另有一傳說,在日據時代有新坡人躲避空襲到此,
曾許願若能逃過劫難必為土地公修廟

光復當初民生凋敝,由於財力匱乏,
僅以石塊砌廟,由於神明靈驗,所以香火鼎盛。
七十二年有位老婦途經古道樹下避雨,
看到小廟簡陋,耿耿於懷,
當夜夢見土地公現身指示就地重建,
乃紛告鄰里眾人捐款重建糶米公廟。

這座加高填平的廟埕,雖然規模不大,
卻提供社區人士登山休息、沏茶聊天,登高遠眺大屯、觀音山的好景點。
除了得到心靈的依歸,更具有敦睦鄉鄰的作用。

『米路』是這條小山路的名字,
原來以前是吳興街賣米的挑夫不願意繞遠路,
而為了方便將米運往文山區及南港,
因此開闢了這一條小山路作為運米的捷徑,
這便是『米路』的由來。

這條米路有許多特色,在米路口左側有一個煤礦坑,
往上走右側有一個台灣較少見的財神廟,
門聯題文:「財富開由錫口區,中興國祚;神恩佈自金龍嶺,廣裕民生。」,
再來會遇到糶米公廟(土地公廟在355階左右),
難得的是它的右邊並排處有一棵百年老楠樹,
上面也有一棵百年雀榕,但是雀榕太高無法接近,
所以通常只介紹老楠樹,到達500階的山頂,山頂是墳場,
放眼望去文山區盡在腳下!

另外有一處還可看見露頭的岩層,
在這樣一個地方做環境教學是再好不過,
它融合了地理、歷史、傳統、自然與人文,
所以「米路之旅」是一件最有意義的活動。
從臥龍街入山,到吳興街結束活動大約三小時左右,
但是可以讓咱再複習一下:

「糶米、糴米」已不是咱的生活用語,
看一看廟中廟200年的古今對照,興起思古幽情,
如果意猶未盡,可以到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
「紐約、紐約」,新光三越一、二館,華納影城慰勞自己,
都是不錯的選擇,希望大家告訴大家,踴躍參加「米路之旅」。

糶米公廟背景知識:

(參考::古道協會網路資料庫、信義區公所網站資料)
台灣的諸神崇拜中,以土地公的信徒為數最多。
由於他是專司土地的神,而土地與人民生計的關係最為密切,
是地上作物生長的神,是畜生旺盛的保護者,
所以一般人都不時祭拜土地公,祈求土地公恩賜。

台灣民間普遍祭祀土地公,
除了建立專祠供奉外,也在各廟宇中設壇祭祀。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廟祠稱「福德宮」,或稱「福德祠」;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大伯公」,廟祠就稱「伯公廟」或「伯公亭」。
墳場旁往往有個「后土」或「福神」的石碑,
后土就是守墓之神,也就 是土地公。

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誕生日,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虔誠祭祀,土地公廟多要演戲,
以祝「福德正神」千秋。
不只二月初二要致祭土地公,八月十五還要舉行一次的祭禮。
前者是春祭,祈求福氣;後者是秋祭,答謝土地公的保佑。
這種風氣自古至今,未曾中輟。

除此外台灣商家每年年底做的「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
和年初做的「頭牙」(農曆二月初二),
祭典都較盛大,所以也被現代人視為財神。
而糶米公廟就是一座供奉土地公的廟宇,
糶米公旁有一棵楠樹1885年種植,樹齡約118年。
如今這座加高又填平的廟埕,已成了遊客們休息、聊天、遠眺的好地點。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索梗枋百年古道

感謝許正龍先生提供寶貴資料
(作者與獨自全程守在「坪溪頭」招呼山友的許正龍先生合影留念)

93/07/11宜蘭縣登山協會、基隆市登山協會、三重體育會征峰健行登山會、台北恆青登山會、台北市南港區西新里登山隊以及本會,同時安排「探索梗枋百年古道」活動。

8:11平快火車到達宜蘭縣龜山站時,例假日站務人員休假的小站,一下子擠進300多人,顯得非常擁擠,臨時由基隆市登山協會人員充當收票員,另一人發「梗枋百年古道示意圖」。各隊在站外樹下整隊,清點人數,本會由高金城副嚮導組長領隊,三位登百岳女將:翁絲、洪秀兒、洪玉鳳嚮導、會員約有50多人參加(因洗手間太少,排隊要上洗手間的人太多,只能概算),各隊由宜蘭縣登山協會嚮導人員帶到牛寮橋下,由許正龍老師解說「梗枋百年古道」,而展開探索梗枋百年古道之旅。

登山口在頭城農場大門前馬路的右側石階路進入,步步爬升,由於颱風過後天空沒有雲層遮擋,也沒有一絲微風,氣溫超過36度,雖然進入竹林中,每人還是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大喊吃不消而打退堂鼓。我和住在伯爵山莊的林先生賢伉儷,邊走邊聊,翻過山嶺越過三次清澈的小溪,約在11:30到達雙溪烏山63號簡宅前的小河邊。

早到的先頭部隊,已燒好開水,煮好食物請大家享用。基隆市登山協會贈送每人一碗康師傅泡麵,由「大老鼠」吳明燦先生發給山友,

學識淵博、溫儒風雅的宜蘭縣登山協會會員陳秋境先生,送我一顆仙桃(我對他說:超越人間美味),本會的會友也慷慨的請人吃水果,煮了一鍋又一鍋的麵食……件件讓人感到特別溫馨,感恩啦。

餐後,大家陸續由坪溪古道轉象寮古道,宜蘭縣登山協會準備每人一杯500㏄,透心涼的檸檬冰水,由就讀國小的小弟和小妹贈送,飽受腳煎頭曬的山友一定舒服極了。再經規模很大的養蝦場、小而美的梗枋國小,

附錄:

許正龍先生提供「探索梗枋百年古道」寶貴資料:

梗枋百年古道為「中崙古道」、「坪溪古道」及「象寮古道」之統稱。清朝以前仍是「噶瑪蘭」通往「艋舺」、「滬尾」等地的交通要道。其存在的時間,較擁有二○○年歷史臨海而築「草嶺嶐嶐古道」更久。根據許正龍先生的曾祖母口述回憶,她的曾祖父便是居於此地(烏山二號),常見經由梗枋古道往返的商旅絡繹不絕,顯見當時梗枋古道沿途之發達。

「梗枋古道」由「中崙古道」進入,越嶺「坪溪頭」,接「坪溪古道」由「象寮古道」下,全程步行約五小時,途中經「梗枋山」海拔標高六○○公尺的山頂,這正是遠眺「龜山島」正貌的最佳觀景點。梗枋是台灣本島距離龜山島最近的地方,與龜山島相距約七公里,因此西元一九二年(民國九年)宜蘭線鐵路通車時,梗枋的火車站便被命名為「龜山站」,此即「龜山站」的由來。

想到「梗枋古道」一覽,搭乘火車最為方便。當火車抵達龜山站後,經由右側的「夫妻榕樹」下台二線,往南行過「梗枋派出所」後,在梗枋橋前(紅綠燈處)右轉,沿途再經過「雙亭橋」「牛寮橋」及「牛寮庄」後,即抵達位於頭城農場前的梗枋古道登山口,此段行程步行約三十五分鐘。

由頭城農場前的登山口進入中崙古道,循紅毛土崁梯階前進,步道與流籠路並行,但可惜的是流籠路早被開墾,四周種植了果樹、綠竹筍及結實累累無人採收的文旦柚,步行約二十分鐘後,來到中崙林宅(梗枋一三八號),經過三十年的日曬風吹,古厝屋頂已坍塌,僅存砌磚殘壁,土塊厝、石頭厝可供憑弔,想像當時此地住有十幾戶人家,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走過中崙林宅,此時步道與產業道路結合,道路右側種滿了橘樹,左側則是桂竹林,步行約四○○公尺,到達叉路口,向左走約35分鐘到達產業道路終點。直行約400公尺,過小溪接另一條產業道路,接著鑽入竹林步道,竹林步道長約200公尺,因久未有人煙,路徑早被竹林佔據,所以較不明顯。

接著進入樹林,然後上嶺頭,最後攀登出小徑。駁崁石頭堅硬如初,濃蔭下長滿許多蕨類植物,如少見的牛角果;此地是上流籠頭,要運下山的木材,需於此地等待流籠,當時此處住了十多戶在此工作的家眷。步行約40分鐘到達嶺頭下鞍部,左邊上升主稜約百步的地方有觀景平台,此處遠眺海中的龜山島、漁船、山腳下的村落及海岸的景緻,真是美不勝收。

回到鞍部,下到坪溪頭,不久即聽到潺潺流水聲,約再行10分鐘,及抵達坪溪底河谷小平原,伐木興盛時期,此地有30間的宿舍,供駐守此地的軍人居住,可以想見當時一定熱鬧非凡,佇立在30年前種植的杉木前,聆聽大自然的交響曲,蟲鳴、鳥叫,以及潺潺溪水撩動的聲音,享受著迎面吹來的涼風,伴隨著芬多精的氣息,真是愜意舒暢。

離開坪溪頭,我們就走上了坪溪古道,此段古道沿著溪谷所建造,向左是回梗枋的路,向右走是烏山。我們向左走約10分鐘即抵達輕便車隧道遺跡,烏山所砍下的木材,須經由此隧道穿過梗枋前山,到上流籠頭,再向前步行約10分鐘越嶺鞍部,又轉入稜線上石空山,鷹仔嶺,左轉下梗枋,約15分鐘接古代卡車道,需經長約丈餘但已斷裂的獨木喬,溪溝約成人深,上下不易,需小心。

順著卡車道約10分鐘,即由雜木林轉入竹林小徑,桂竹、綠竹、孟宗竹、無節竹等,相互雜生,路況不錯,相當好走。前進約25分鐘後即到達象寮劉宅(梗枋產業道路南段終點),昔日此處亦有十餘戶農舍住宅,是個小聚落,如今只剩下劉宅一戶而已。

離開象寮劉宅,我們就踏上了象寮古道,過了產業道路後,進入步道再接產業道路,過梗枋溪上游的鐵橋,上升到山豬窟,土地公廟,然後分叉路,向右往石空山;向右前往外澳慶天宮,因陡峭山深,垂直難行,切勿輕易嘗試。左面步道較平坦,進入約300公尺是桂竹林,出來後是產業道路,行經陸橋至梗枋99號陳宅,右行約100公尺接台二線旁之金斗公廟,福神碑;亦可右行,走田間小路,過梗枋國小回到龜山火車站。

梗枋百年古道的重現,完全是依照30年前殘存的記憶去摸索,一步一步去探勘,才有現在的雛型,希望大家響應世界健行日的推廣,大夥相招,追尋古人的足跡。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福古道健行隨筆

*興奮啟程   井然有序
七十二年元旦,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早晨在總統府廣場,二十萬人參加升旗典禮,而本會也舉行「巴福越嶺」活動作為紀念。

是日七時許,參加的隊友懷著興奮的心情,陸續到達消防隊前廣場。本會計畫周詳,工作人員立即將編組名單、名牌、請小組長分發,讓隊員互相認識。此次參加者共有八十三人,高領隊及李、闕副領隊以外,剛好分為八組,每組十人。第一至第四組乘甲車,第五至第八組乘乙車,隊友每二人為一伍,抽籤上車,井然有序。

*到角板山   賞梅飽餐
十一時車抵復興鄉,參觀蔣公行館,在腳板山公園賞梅吃午餐,瀏覽大漢溪吊橋風光、攝影留念。

*安步當車   到上巴陵
十二時整,車子沿著大漢溪,經羅浮、高陂、蘇樂、過大漢橋,而抵達北橫公路的巴陵站。下車後略為休息、整隊,從救國團巴陵山莊左後方抄捷徑上檢查哨。「哇!」哨前人山人海,要欣賞復興神木的遊客,宛如過江之鯽。

黃魚車也在拉客,到上巴陵八公里約二小時路程,每人收費五十元,王明政先生說便宜,可是大家還是願意安步當車,途中有時抄抄小徑,一路談談笑笑,唱唱不知名的山歌,欣賞大漢溪的上游風光,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古木山莊的愛蘭莊。

*夕靄暮嵐   登巴陵山
三時許,大夥兒已陸續到達山莊,我看離四時半吃晚餐\的時間尚早,提議到巴陵山走走,大家異口同聲的附和,一行浩浩蕩蕩,至少有二、三十人,在半路上遇到從上巴陵下來,還沒有到山莊的隊友二、三十人,千方百計又把他們帶到上巴陵。

上巴陵是一塊小小的台地,泰雅族人大嵙崁群巴陵社的古老社址就在這裡。民國六十二年復興巨木被發現後,上巴陵的風貌已大異往昔。國小、派出所、教堂、紅磚瓦頂,以及現代化的客棧建築物,取代了傳統的簡陋住屋。整個上巴陵有屋簷的地方,一定可以容納得下1000個登山客,真是今非昔比。

夕靄暮嵐越來越重,大隊人馬從國小後方,越過教堂,非常輕易的登上1229公尺的巴陵山。立在基點旁,開懷迎著暮嵐薄霧,拍照留念,欣賞年輕小夥子紮營、生火煮大鍋麵。遠眺氤氳的西南方,隔著大漢溪,辨識李棟山的方位,回味登李棟的情景,很久,很久,大家才驚覺夜幕低垂,不得不下山。

*營火晚會   歡樂融融
吃過晚餐---香菇鹹粥,就忙著開營火晚會:搬柴的搬柴,扇風的扇風,吹火的吹火,好不容易才把火生了起來。每人搬一塊特製的木椅----「一截圓木頭」,圍著火堆,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營火晚會的隊友不少,他們顯得特別興奮、新奇。

節目在「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歌聲拉開了序幕,高領隊致詞、勇伯講故事、余鎮長的話與歌、年輕朋友的唱和跳-----真是多采多姿。再來烤肉、烤香腸夾土司麵包,大家玩得意猶未盡,但因明晨三時半要起床上路,晚會不得不在八時半宣布結束。

*明月當空   萬籟具寂
九時上床,但是一點睡意都沒有,十一時與林氏昆仲起床,把酒話人生:「『五百年修來同船渡』,此刻我們同床眠,那要修多少年,才能得此福分?」,此時萬籟俱寂,營火仍在熊熊地燃燒著,雲霧已散,皓月當空,明星點點,伸手可及,群山靜靜地環列四周,山莊的燈火點綴在山頭,城市中的人們,哪裡能享受如此美景?

*開著電筒   摸黑趕路
昨晚宣布今晨三時半起床,可是時間未到,人人已梳洗完畢,整裝待發。三時五十分晨霧又來,皓月明星、山巒已不見蹤跡,四周茫茫一片。大家打開電筒,成一行縱隊,魚貫地向山上的古木山莊出發,遠看如螢火蟲出遊,美極了。

吃過早餐,每人發一份便當____午餐,再送一串玉米____點心。又打著電筒,一組一組按順序踏上征途,五時曉霧未散,雲海在腳下翻騰。回頭,古木山莊的燈火在山的那一邊閃爍。行行復行行,七時終於到達復興巨木區,一棵棵紅檜參天,復興一號、二號、三號----每棵都碩大無比,不待領隊吩咐,大家已在神木下拍照留念了。

*二十一人  登拉拉山
到達北桃縣界,雨霧漸大,高領隊徵求大家意見,再走二十分鐘就到拉拉山登山口,要上拉拉山的人由黃老師領隊。不上山的人,可由越嶺山徑直往福山,搭計程車到烏來。

林天鴻先生說:「到復興神木區,連今天已是第三次,一次大雨,一次大霧,今天雖是雨霧濛濛,但是有伴機會非常難得,當然非上不可。」

王美月小姐說:「難得到巴陵,今天不上拉拉山,下次不知要等到哪一年,哪一天?」

阿姑也說:「千里迢迢到巴陵,為得是要爬拉拉山,今天怎能過門而不入呢?」

如此一說:想登拉拉山的人,就越湊越多,黃老師在登山口一數,足足有二十一人。

一路巨木觸目皆是,很多倒樹阻路,不得不從上面越過,背著大背包,加上60度的大陡坡,實在累人,看到巨大的樹洞,蔽雨良好,起初想背包不離身,最後也不得不放下,輕裝上山。

天氣真怪,越接近山頭,天氣越開朗,十一時整,踏上了標高2030公尺拉拉山,太陽露臉,好像在歡迎我們似的,大家趕快拍照留念。張誌騰的相機忙個不停,這是最興奮的一刻,大家都要請他捕捉。

群山在腳下的虛無飄渺間隱現,過足了仙癮,不得不向她揮手道別,十二時又回到了登山口。

*巴福古道   詩情畫意
細雨霏霏,找不到一塊乾淨的地方,只好在山澗旁,與一群又唱又跳的年輕人共進午餐。

養精蓄銳後,走在巴福越嶺古道上,一路都是下坡,原始森林濃蔭夾道,翠綠一片,有時要越過山澗斷橋,有時要傍臨懸岩峭壁,更時時要爬橫木、穿倒樹,爬、跳、蹲的功夫,要隨時露一、二下,有趣極了。

踩著厚敦敦、軟綿綿的樹葉,有如走在地毯上,但在泥濘地段,淋著細雨,腳下「淒落」不停,褲管泥巴一大截,真是「瘋」極了。縣界到福山雖然只有十五公里,處處有詩情畫意,足夠讓人們欣賞五小時。

*熱忱服務   活動圓滿
雖然是寒風細雨,但工作認真,服務熱忱的詹聰明先生當先頭部隊,從一點鐘就等在福山為隊友服務,聯絡車輛、優待運輸,高領隊則在信賢村照顧早到的隊友。

不願乘車的勇士們,從福山到信賢的十二公里路程,他們不怕路途遙遠,抬頭挺胸,勇往邁前,又安步當車的「踢」起路來。

由於年假,烏來遊客人潮洶湧,停車場爆滿,所雇的遊覽車無法開到信賢村,早到信賢的隊友,不得不麻煩他們又轉車到烏來。烏來客運站前車輛不得久停,只好將二部車先到的隊友湊滿一部開回汐止,另一部再在堰堤停車場等後,而結束了二天一夜,多采多姿的巴福越嶺活動。
1983.01.05
寫於汐止

*後記
翻閱舊作
二十年前的往事
又一一浮在眼前
好像是幾天前的事

時間過得真快
一轉眼
人事已變
檢閱隊友名冊
有的作古
有的病痛
有的失聯
有的分離
有的浮沉
有的退隱

時間如能停滯在二十年前
那該有多好
2003.10.24
寫於松山

 

雅虎部落格停止服務,整理舊作,準備搬家,真感嘆時間飛逝,又過三十年頭。

2013/09/24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源谷「山海觀」

「桃源谷」以前叫做「綑牛仔山」,是早期農家牧牛地方,位於彎坑頭山西稜和內寮山之間,海拔約500公尺。山頂有360度的視野,頗具高山草原氣勢,綠草如茵迤邐眼底,綿延近三公里,藍天碧草之清幽,正如其名是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走一趟桃源谷可以遊山觀海,有山友取名「山海觀」,相當吻合。

步道上防牛隻進入的柵欄不少,草原上沒有發現牛隻,步道上卻有很多新鮮的牛ㄈㄣˋ,拿相機拍照的人卻不少。

前往桃源谷有四條主要路線:


「草嶺線」:自草嶺古道啞口至桃源谷,長約4.5公里。但若從大里天公廟登山口算起,總長度則約7公里。途經有高山氣勢的灣坑頭山(616公尺)

「石觀音線」:起點在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大溪之間,下車後約走2.5公里到石觀音寺牌樓步道入口,途經石觀音寺,至桃源谷。步道長約3.5公里。
「大溪線」:自宜蘭縣頭城鎮大溪站到河濱公園約1公里,公園至桃源谷,步道長約5公里。途經蕃薯寮山(456公尺)
「內寮線」:由台北縣貢寮鄉貢寮鄉吉林村的蕭家莊出發,到嶺頂土地公廟步道長約1公里,最近新修一條公路可以直上桃源谷步道旁,是開車族前往桃源谷最省時省力的捷徑。

最近新修一條公路可以直上桃源谷步道

從內寮上嶺頂土地公廟

踏上「風管處」修建的1米寬的石階路,直上456公尺高的番薯寮山,步道長度才標示2.5公里卻走了1.5小時。

這時,果如氣象報告所說:「東北季風增強,氣溫降低,東部及東北部降雨」,而且是不小的驟雨,早晨看到陽光露臉,而不帶雨具的山友就變成落湯雞了。我雖然帶了雨衣、雨褲、雨鞋但也無法及時穿戴整齊。

跟我們同行,住在宜蘭的一位小姐,向我借用雨傘和她的同伴共同撐用,「好家在」老天爺只做半小時的登山裝備檢查,雨就停了,我們在強風中抓著帽沿漫步,可惜桃源谷的清新面貌只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到下午陽光又再露臉,登上二等1181號三角點,高度616公尺的彎坑頭山後,山勢慢慢下降,

1430終於到達草嶺古道啞口,算算漫步、休息、用餐總共花掉6小時,所走的長度是濱海公路1公里,大溪線步道5公里,草嶺線步道4.5公里,總長10.5公里。在早上人人都想再連走草嶺古道,現在到這裡大部分的人已心滿意足,宜蘭來的三位小姐也認為遊桃源谷就好,所以徵求繼續行程的意願,僅剩下林金梓山友、康田局長和作者三人,草嶺古道的遊記,下一篇再報告。

桃源谷沿途的景色、行程改用相片紀錄,更會一目了然。桃源谷要不要再來?常常跑在前頭的5歲小妹妹說:「這裡太漂亮了,我還要來!」,大家的想法可能都一樣。

常常跑在前頭的5歲莊小妹妹,聰明活潑可愛,很得人緣

桃源谷山上最豪華的洗手間

同行的宜蘭小姐

桃源谷的草嶺線步道景色優美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金色水岸、淡水漁人碼頭

金色水岸、漁人碼頭自行車道 --網路資料

「金色水岸自行車道」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由關渡的「關山公園」為起始點,一路延伸至「淡海新市鎮」的自行車道,全長約9公里。「金色水岸自行車道」是一條能夠飽覽「淡水小鎮」人文與自然景觀的自行車道,沿途經過「淡水紅樹林保護區」、「淡水河岸景觀步道」、「淡水老街」、「榕堤咖啡館」、「漁人碼頭」等景點,一路上也能眺望八里的觀音山,感覺非常愜意。

 

漁人碼頭0001

 

漁人碼頭0002

 

漁人碼頭0003

 

漁人碼頭0004

 

漁人碼頭0005

 

漁人碼頭0007  

在「淡水碼頭」欣賞情人橋、停泊船隻、觀海木棧步道、涼亭,以及灑落的金色夕陽、美麗的觀音山,宏偉的福容大飯店,所構成如詩如畫的景色,美不勝收,也讓「金色水岸自行車道」的美名不脛而走。夜晚的情人橋五彩繽紛的燈光變幻,更讓人陶醉,流連忘返。

漁人碼頭0008

 

漁人碼頭0009

 

漁人碼頭0011

 

漁人碼頭0013

 

漁人碼頭0015

 

漁人碼頭0018

 

漁人碼頭0023  

由松山彩虹橋下方,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開始騎乘鐵馬,到淡水漁人碼頭折返,回程跨過週美大橋走基隆河左岸車道,經花博公園,全程共65公里,沿途可以參觀很多景點,拍到很多相片,是一條單車族最愛的車道選項。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隆單車逍遙遊

※福隆32公里鐵馬道路線:

福隆火車站(2km)舊草嶺隧道(3km)石城觀景區,向北沿台2(15km)福隆海濱公園(1.5km)榕情步道(1km)
龍門吊橋(4km)鹽寮海濱公園(4km)龍門吊橋(1.5km)福隆火車站

福隆單車遊__0044_调整大小

  

福隆單車遊__0002_调整大小

 

福隆單車遊__0026_调整大小

  

福隆單車遊__0028_调整大小

  

福隆單車遊__0049_调整大小  

 福隆單車遊__0058_调整大小

  

福隆單車遊__0076

福隆租車每日次 100元, 福隆便當每盒60

旅遊日期 多次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

2007/06/16,17,18本會本來計畫登奇萊主峰、北峰,登山道路因豪雨損壞,活動取消。另外06/17端午節關懷獨居老人生活,也因故取消,二項活動改辦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

06/17晨06:30集合,搭乘06:40區間車到福隆。每天,這一班列車的車廂只有四節,到宜蘭地區登山、釣魚、旅行的客人又多,常常座無虛席,到汐止上車的人,要到瑞芳車站之後才能找到部分座位,常坐同班車就會認識不少山友。

今天07:42到達福隆,由於今年06/01起,全台只剩瑞芳車站還販售月台便當,其餘站台都無法負擔月台便當租金而停售。我先到福隆鄉野便當店,等待中,看到排在我後面的隊伍,已到店門外,少說也有20人,免得吃完早餐又要排隊,就決定購買2個便當,1個當早餐,另一個當作午餐。

郭會長在車站前廣場介紹領隊及嚮導,說明活動的路線、內容後出發。「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路線是以步行方式自福隆車站→故吉次茂七郎工程師殉職紀念碑→舊草嶺隧道北口→行走隧道→舊草嶺隧道南口→石城聚落→海岸→石城服務區。06/161718本會本來計畫登奇萊主峰、北峰,登山道路因豪雨損壞,活動取消。另外06/17端午節關懷獨居老人生活,也因故取消,二項活動改辦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
循著活動指標前進

故吉次茂七郎工程師殉職紀念碑

福隆溪水清澈有釣友在垂釣

今年是台鐵120週年路慶,觀光局與鐵路局共同辦理「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從06/02開始到06/24的每個假日,將封閉已久的隧道,重新開放8天供民眾行走,活動期間邀漫畫人物老夫子代言,並搭配發行紀念車票、文物展示、攝影展及CK124蒸汽火車喜相逢的活動。

舊草嶺隧道口大型看板

我們在0840到達舊草嶺隧道口,距離開放時間尚早,但是隧道口已擠滿期待的山友,大家並沒有虛擲時間,拍照、懷古,在腦海裡先走一趟時光隧道:

在舊草嶺隧道口等待進入懷舊

在舊草嶺隧道口等待進入懷舊

陳列的宣傳文件

展示軌道釘及夜晚指示燈

南方出口處的草書門額「白雲飛處」?隧道內分發的資料是「國雲飛處」,這裡是照相機一定會獵取的鏡頭,照了相表示2166m的舊草嶺隧道已經走過,到石城聚落有民家臨時攤商,販賣石花菜等冰品,沿著活動路線指標,走海邊路線約10分鐘到石城服務區,這裡有國光客運接駁遊客至大里遊客中心停車場,票價一律20元。遊客於大里可再前往遊客服務中心、慶雲宮、草嶺古道、大溪漁港等知名景點。也可以選擇搭乘接駁車返回福隆,票價一律40元。本會有很多山友不搭乘接駁車,安步當車走到大里,午餐後要走草嶺古道,由貢寮回家。

南口的「白雲飛處」?,「國雲飛處」?草書門額,看法紛云

走出南口等待喝一杯石灰菜冰

往石城服務區,靠近海濱路線的指標

我選擇乘車到大里遊客中心收集旅遊資料,在大里天公廟樹下吃便當,搭1144誤點008,由大里回家。
到大里服務區

到大里火車站候車回家

也看看06/15台鐵大里站發生兩列車對撞,517傷重大不幸事故現場,是否做了哪些措施?,車站的兩塊紅布條讓人印象深刻,希望台鐵精益求精,永續經營第一步,打造職場零事故」,「馳騁寶島二甲子,台鐵真情陪伴您」,台灣的經濟跟台鐵脣齒相依,台鐵功在台灣,人人會感恩。

大里火車站的職場標語

大里火車站的台鐵120週年標語

行走日期:2007/06/17
完稿日期:2007/06/18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母古道親山廊道

↓最近幾年天母古道的門面重新整修,先走一小段木板路,再接花崗岩石階,石階的高度平均,較好走。

天母古道親山廊道亦稱水管步道,總長2.6公里,是一條老少咸宜的登山步道,無論從中山北路7232巷的天母古道上行,或從文化大學附近的愛富三街下山,不管晨昏、晴雨都有人出遊,住在附近的老外也不例外。

陽明山花季時,公車班班客滿,不喜歡擠公車上下陽明山,走天母古道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覺得2.6公里,不到半天的行程不夠癮,可以連走翠峰瀑布,或是搭配紗帽山、七星山、擎天崗等山頭,愜意倘佯一整天。

完稿日期:2008/03/11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跑馬古道愜意行

礁溪的跑馬古道原是清朝時淡蘭便道之一,是搬運木材的木馬路,二次大戰期間,有日軍騎馬巡邏,因此稱「陸軍路」或「跑馬路」。

我跟山友遊覽跑馬古道多次,有時加上鵲子山後再走跑馬古道,有時是跑馬古道走一半,下猴硐坑溪瀑布再上跑馬古道。

鵲子山又稱鴻子山,帽子山或礁溪富士山,高679m,三等三角點839號。登鵲子山可從圓通寺或從清修宮入口,配上跑馬古道剛好完成O字型縱走。

跑馬古道的北口在石牌,石牌在北宜公路59公里處,雪山隧道通車前商旅雲集,店家生意興隆,現在商家紛紛遷走,過路的旅客不多,如果有也僅是上洗手間居多。

北口立有「虎字碑」(此碑的型式、字體與草嶺古道不同)、「金面大觀」碑(背面題:亢懷今古),到南口6.7公里都是下坡路。北口到上新花園2公里,上半段是台階步道,後半段是車道,一般遊客都是直接坐車到上新花園,從南口上來的遊客也在這裡上車回家。

沿途經過圓通寺指標、上新花園(產權移轉尚未重新開張)、下猴硐坑溪瀑布路口、「玉龍居」休息站、跑馬古道標誌木製大門,從上新花園到標誌大門是跑馬古道的精華路段,總長3.1公里,可以居高臨下俯瞰蘭陽平原、龜山島的風光。出了大門就是車道,有1.6公里,可通小型車輛到大忠路的南口。

要到跑馬古道一遊,配上登山、賞水、入口的不同,就有多種變化,哪一種方式最好?因為各有千秋,就由您來決定啦。

本會排定95/12/03活動行程是跑馬古道,我當領隊,丙丁兄當嚮導,為求活動順利,就在95/08/13與丙丁兄賢伉儷、葉理事富吉賢伉儷,先行再探勘一次。

大家期待的日子終於來臨,但是最近的日子因受東北季風和榴槤颱風影響,天氣都是陰陰濕濕的,北部和宜蘭地區降雨機率高達90%,真令人擔憂活動會受影響,尤其是有幾位第一次才參加者,心情會不好。今天真幸運,托大家的福氣,每一次下車活動時天氣都不錯,如有雨也僅是雨絲而已,下較粗雨絲總是在車子行進中。

今天我和35位山友,共度一個愉快的星期天。

2006/12/03  舊地重遊

2006/12/04  遊記

跑馬古道北口標誌

跑馬古道的虎字碑與草嶺古道不同

金面大觀碑觀碑                        

全體參加者在扶輪亭合影

跑馬古道的地標:上新花園

猴洞瀑布的入口

跑馬古道標誌木門

龍洞岬步道風景優美

鼻頭角觀海浪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嶺古道風華再現    風飛芒舞

草嶺古道是秋冬賞芒的極佳去處,所以稱為「草嶺」,每年11/0111/30止東北角風景管理處都會舉辦「賞芒季」活動。今天(11/11)和汐止如意登山隊、華城社區的山友,一共40人走大溪線到桃源谷,到草嶺啞口時才1430,時間還早,決定再連走草嶺古道來個一舉兩得,一次出門完成兩條行程,省時又省費用。在早上人人都想再連走草嶺古道,現在到這裡大部分的人已心滿意足,宜蘭來的三位小姐也認為遊桃源谷就好,響應連走草嶺古道者僅有林金梓山友、康田局長和作者三人。

 

草嶺古道屬淡蘭古道中的一段,乃先民開闢淡水廳(今艋舺)到噶瑪蘭廳(宜蘭)之間的道路,也是淡蘭古道目前僅存的一段。古道起於台北縣貢寮鄉遠望坑至宜蘭縣大里山區,據說是由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使用了大陸南方丘陵山路的築路技術,以當地最常見的石材「砂岩」所舖設而成,「石磴如梯」是其結構特色。

 

沿著步道健行路線自貢寮鄉遠望坑福德祠起登經二縣分界,沿途中的主要景點有「澄澈山溪」、現在增設親子戲水區、「雄鎮蠻煙碑」、「虎字碑」、「觀景亭」、「福德祠」等,貢寮火車站到草嶺古道啞口止,古道長約7.5公里,全程步行時間約須34小時。

 

草嶺古道啞口的土地祠

我等三人在草嶺啞口和大家分道揚鑣,一路往下行,經過虎字碑、觀景亭、雄鎮蠻煙碑等景點,邊走邊賞景、邊配合風管處所懸掛的謎題、客語諺語、台語諺語、古典詩詞,猜猜每道謎題,讀一讀每一條諺語,朗誦每一篇詩詞感到逸趣橫生,到親子戲水區時天色已不早,即匆匆略過,趕到貢寮火車站剛好是5時整,買好莒光號的車票,車子也進站,跑過天橋,剛好搭上1703的列車,結束桃源谷連走草嶺古道賞芒季的活動,步行8.5小時,雖然有點疲倦,但是感到無比的充實,草嶺古道風華「風飛芒舞」值得一遊。

「虎字碑」海拔約330公尺,劉明燈路經之處被風暴所阻,而取「雲從龍、風從虎」之義以草書題字

 

「雄鎮蠻煙碑」位於海拔約240公尺,是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台灣總兵劉明燈所題,相傳是為了鎮壓山魔。

 

猜謎區、客家語諺語、台語諺語、古典詩詞區,各區的資料豐富受篇幅限制只列舉部分,有興趣的讀者親自走一回,收穫一定可觀

走在古道上非常愜意,邊賞景邊領略先民篳路藍縷不朽的拓荒精神

台語諺語區

農村景色是最美的圖畫

溪谷的芒花向人們招手

桃源谷「山海觀」「桃源谷」以前叫做「綑牛仔山」,是早期農家牧牛地方,位於灣坑頭山西稜和內寮山之間,海拔約500公尺。山頂有360度的視野,頗具高山草原氣勢,綠草如茵迤邐眼底,綿延近三公里,藍天碧草之清幽,正如其名是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走一趟桃源谷可以遊山觀海,有山友取名「山海觀」,相當吻合。

步道上防牛隻進入的柵欄不少,草原上沒有發現牛隻,步道上卻有很多新鮮的牛ㄈㄣˋ,拿相機拍照的人卻不少。

前往桃源谷有四條主要路線:


「草嶺線」:自草嶺古道啞口至桃源谷,長約4.5公里。但若從大里天公廟登山口算起,總長度則約7公里。途經有高山氣勢的灣坑頭山(616公尺)

「石觀音線」:起點在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大溪之間,下車後約走2.5公里到石觀音寺牌樓步道入口,途經石觀音寺,至桃源谷。步道長約3.5公里。
「大溪線」:自宜蘭縣頭城鎮大溪站到河濱公園約1公里,公園至桃源谷,步道長約5公里。途經蕃薯寮山(456公尺)
「內寮線」:由台北縣貢寮鄉貢寮鄉吉林村的蕭家莊出發,到嶺頂土地公廟步道長約1公里,最近新修一條公路可以直上桃源谷步道旁,是開車族前往桃源谷最省時省力的捷徑。

最近新修一條公路可以直上桃源谷步道

從內寮上嶺頂土地公廟

踏上「風管處」修建的1米寬的石階路,直上456公尺高的番薯寮山,步道長度才標示2.5公里卻走了1.5小時。

這時,果如氣象報告所說:「東北季風增強,氣溫降低,東部及東北部降雨」,而且是不小的驟雨,早晨看到陽光露臉,而不帶雨具的山友就變成落湯雞了。我雖然帶了雨衣、雨褲、雨鞋但也無法及時穿戴整齊。

跟我們同行,住在宜蘭的一位小姐,向我借用雨傘和她的同伴共同撐用,「好家在」老天爺只做半小時的登山裝備檢查,雨就停了,我們在強風中抓著帽沿漫步,可惜桃源谷的清新面貌只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到下午陽光又再露臉,登上二等1181號三角點,高度616公尺的灣坑頭山後,山勢慢慢下降,

1430終於到達草嶺古道啞口,算算漫步、休息、用餐總共花掉6小時,所走的長度是濱海公路1公里,大溪線步道5公里,草嶺線步道4.5公里,總長10.5公里。在早上人人都想再連走草嶺古道,現在到這裡大部分的人已心滿意足,宜蘭來的三位小姐也認為遊桃源谷就好,所以徵求繼續行程的意願,僅剩下林金梓山友、康田局長和作者三人,草嶺古道的遊記,下一篇再報告。

桃源谷沿途的景色、行程改用相片紀錄,更會一目了然。桃源谷要不要再來?常常跑在前頭的5歲小妹妹說:「這裡太漂亮了,我還要來!」,大家的想法可能都一樣。

常常跑在前頭的5歲莊小妹妹,聰明活潑可愛,很得人緣

桃源谷山上最豪華的洗手間

同行的宜蘭小姐

桃源谷的草嶺線步道景色優美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硿古道,舊地輕鬆遊

我們一行40人,加上看網路或媒體報導,前來參加的山友共計66人,今天又來到石 硿古道。

 好久不見,好想念

慕名而來的陸先生賢伉儷                          

熱愛山林,網路獲悉活動訊息的康先生

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山友

「石硿」,是石空的舊名,

其居民是由雙溪烏山地區移入的。

石空古道至少在道光年間已經形成,

後來也成為安溪茶商由艋舺進入宜蘭的一條捷徑。

 

石空古道的登山口位在台鐵宜蘭線外澳車站附近。

搭火車在外澳站下車,不必出車站,

只要向南走至月台盡頭的天橋底下,然後橫過鐵軌,

山邊有黃底紅字「石空古道」的標示牌。

 

進入古道,一開始是700公尺長的上坡路,

沿途右側有百年老蓮霧樹林,遮蔭非常良好,

15分鐘,抵達嶺頭可以眺望外澳的沙灘及外海,

此地舊名「松仔嶺」,因榕樹閩南話叫「松仔樹」,

所以現在另立水泥牌:「榕嶺」,

昔日的大榕樹已遭砍除,只空留地名而已。

 

過榕嶺,變為下坡路,

附近有農家種植的柚子及蓮霧樹,

約六、七分鐘,抵達榕嶺土地公廟。

榕嶺土地公廟最早只是三塊石頭疊成的石棚,

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改建為現在的模樣,

新廟也有近三十年歷史,已略見歲月的刻痕。

踏過土地公廟前的小溪後,再回頭望土地公廟,

會發現廟右側的金亭後方,

正有一座三塊石頭砌成的小石棚,這座昔日的舊廟,

若稍不注意可能就會忽略掉。

清潭的潭水青青,水聲潺潺,行旅休憩好去處

過土地公廟,就是山友們最稱道的精彩路段。

古道緊貼著清澈小溪,要小心踏踩溪石前進。

潺潺水聲相伴,也別有一番雅意。

約五、六分鐘,抵達青潭。

青潭是這小溪谷一處較大的淺潭,

附近溪谷開闊,適合在此休憩。

古道沿著小溪,有潺潺的水聲相伴

過青潭,開始明顯的上坡路,

旁有一古樸的石板橋,通往附近農園。

沿途出現竹林,也有右叉路,古道仍沿溪岸而行。

又約十二、三分鐘,行經一轉彎的上坡處,

右側有一木亭,此地為「店仔地」,

是昔日古道歇腳奉茶的地方,

木亭是後來整修古道時新蓋的。

古道的舊石階路

過店仔地,爬坡路出現一段古樸的古道舊石階。

爬上之後,便來到所謂的「五叉路口」。

 

有水泥牌說明:

「五叉牌:忽見古道分五叉,且從容;舊石空人家、外澳、

梗枋亦皆通,正所謂條條道路通石空。」

從最左側的山路走出去,接產業道路;

左側第三條山路走,這條山路是古道正路,

下坡接產業道路,過四個涵管排成一列建成的四孔橋,

可到2.2K的「接天廟」。

溪石濕滑,踩踏石頭要小心

我們選走左邊第二條山路,

途中有一座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廟,叫做「黃金嶺福德廟」,

是村民搭火車自福隆搬運「福隆砂岩」,

在日據時代1914年「大正甲寅年間,季夏月」雕鑿砌成,

小廟有「福德對聯」:「次天子位一,首諸侯空三」,

相當別緻,頗值得遊客參觀。

 

走一小段花崗岩石板路,下坡接產業道路,

我們沒有一直向前走到四孔橋,

轉走左側綁有路標的小徑過梗枋溪,

溪石很滑,小心踩過石頭,

仍然有人在慘叫聲中落水。

過河後,大家在寬闊的平地上休息、

午餐、聊天半小時。

1030往上穿過清翠的樹林,

不到幾分鐘就到標示2.6K的石空舊聚落。

石空舊聚落遺址

這裡已無人煙,只見長滿青苔、蔓草的斷垣殘壁,石磨、石臼、大爐灶、大銑鍋、

成堆的玻璃瓶,菁嚳遺址,空遺時間在深山中流轉

憑弔、照相後,下陡坡,穿過桂竹林,

0.4公里就到石空古道標示2.2公里的接天廟。

 「接天廟」全名為「石空金頂接天廟」,

創立於道光二年。

廟前有一石龜負碑,碑誌記載建廟沿革。

因石空地區人口大量遷往山下,

便在濱海公路135K附近建新廟取名「接天宮」,

這座接天廟是「接天宮」的原廟,

向廟公請教得知:接天廟的祭典日期是農曆三月三日,

玄天上帝的聖誕千秋,

這時的石空古道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廟公也告訴我:

到山下的產業道路長6公里,開車只要10分鐘。

如果不是大熱天,選個涼爽的日子,

花個780分鐘看山觀海,也是最好的享受。

 

在接天廟分道揚鑣,

有人走廟左上山,從頭城農場的環山步道出梗枋,

我們則選第三條山路到五叉路口,

再享受一次石空古道的青山綠水,靜謐清涼的氣息,

1210到達外澳車站,搭1228的電車回家,

在車上仍然沒忘記要吃個美味的「福隆便當」,

才能畫下美麗的句號。

前年整修完成的接天廟

菁嚳遺址,空遺時間在深山中流轉

要回家了,在月台上照一張相留念,下週再見!2006/09/03 旅遊

2006/09/04 遊記完稿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訪湖桶古道

時間:95/07//23

人數:23

領隊:周文賢  

嚮導:陳丙丁

紀錄:黃清淇

第一次探訪湖桶古道會員合影

上次93/06/20本會會員乘二部中型巴士,到坪林後,由茶業博物館開往東坑方向的水徳村產業道路,一路上坡直到路底最高點:乾元宮停車場,路程八公里,開車約二十分鐘。古道入口位於乾元宮左側小徑、成 30 度陡坡直上,到鞍部大約走 30分鐘,右側山徑約10分鐘可到東坑山(「東坑山」H775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10分鐘遇叉路,有指標標示,左側整修成約一公尺寬的山徑,可直下虎寮潭,

虎寮潭的吊橋及溪谷

右邊山路指往湖桶村遺址,我們向湖桶遺址前進,約 15分鐘的起伏山路,至一大溪流處。當地鄉民相傳,進出湖桶遺址者,須在村前小溪洗手,表示對先民尊敬。過溪流再往上坡行走,就遇到湖桶村的交叉路口,左下方即進入湖桶村遺址,從乾元宮出發到這裡約一小時。

第二次探訪湖桶古道會員在途中休息合影

「汐止東山老人小嬰兒」撰句,汐止市民黃聰明立石的「胡桶義民碑記在村口有「汐止東山老人小嬰兒」撰句,汐止市民黃聰明立石的「胡桶義民碑記」碑,記敘1895107日歲次丁酉年九月廿二日湖桶村廟會,村民 300餘人,食客更多人與會,前降日軍義首曹田探知抗日義首林李成、子林松護衛小鄭萱、護英等人,潛伏此地。遂帶日軍屠殺,整村被圍無一倖免,連殺三日夜,屍首共埋十三溝。

在十三溝埋屍處之墓碑,題款為「1897年歲次丁酉年九月廿二日至九月廿四日成仁」,「胡桶義民碑記」與「墓碑」所記敘之時間相差二年,因沒看到官方文獻,湖桶遺址也沒有官方任何介紹文件或設施,全是汐止市民黃聰明建立紀念公園,「汐止東山老人小嬰兒」撰句的文件,領隊周文賢博士說「1897年」,應較正確。

湖桶村是清代北宜古道,頭城至坪林段旅客打尖、休息的要站,有小市集和數十戶人家居住,除了商家之外,其他村民在此種植大菁以製造染料。

湖桶遺址內雜草早已清除,只留下高大樟樹,大叢密竹,和少許大菁,古厝的遺址、傾圮石牆和門樑皆可見,另較少見的古代旅人烘乾衣物的圓爐石堆,依然可辨,至於廟台和廟埕舊址,更是百年如故,依然完整。斷垣殘壁長滿了盤根錯節的樹木,散發著歷史悲情。提示著後人不可忘卻,曾經發生日人趕盡殺絕慘案

 「湖桶村屠村事件」歷經一百年,漸為世人所淡忘。幸有汐止市民黃聰明、東山老人等人的用心、努力,近年來,登山客探訪此地漸漸增多,這條古道又為世人所憶起。

漁光村柑腳坑六號農戶高海口述,當年其祖父因至村莊偏遠處拔豬毛,首先聽見軍隊入庄聲音,起腳就跑,逃過一劫。探訪湖桶古道,除了憑弔湖桶村遺址,亦可順登附近的梳妝樓山(H888M,三等三角點998號,又稱柑腳坑山)、建牌崙(H940M,無基石)、東坑山(H775M圖根點)等山峰。

「專賣局,大正十一年專賣局建設,造林地第十八號」界柱

湖桶古道是一條神秘幽晦的古道,當地鄉民稱之為「幽靈古道」。現在卻路大好走,沿途林蔭遮日,蟬聲奏鳴,涼爽又舒適,適合一般健行。我們第一次探訪行程由虎寮潭回家,此次則是由漁光村下山回家。                                

離開湖桶村遺址,向漁光村方向緩坡上行,約30分鐘到達「專賣局,大正十一年專賣局建設,造林地第十八號」界柱,這裡是古道的最高處,路左稜線上行約7090分鐘可到虎寮潭山,往下行約5分鐘到達梳妝樓山登山口,藍天隊標示約40分鐘可到基點。再往下行約20分鐘,到達漁光村柑腳坑六號高海住宅。            

 高海先生為人親切、熱忱,招待山友熱茶,虎頭蜂酒,他的電話是  02-2665-7024,如果要詢問湖桶古道路況,可以打電話請教。他經營香菇園、坪林包種茶(每斤600元)、野蜂蜜、苦茶油(每瓶1000元)、虎頭蜂酒(每瓶1500元)。山友熱烈採購,金額超過一萬元。

高先生問我們:「車子停在哪裡?」,

「在漁光國小!」

「太遠了,車子可以開上來,只有8分鐘的車程,走路卻要3小時」,手機收訊不良,高先生借家用電話供我們聯絡司機。大家一陣歡呼,我們也非常感謝嚮導丙丁兄贈送每人一份炒米粉加一顆魯蛋,周博士請大家喝檸檬冰茶,在高宅午餐,喝茶聊天,直到1255才離開高宅下山。今天才新加入會員,吳水火老先生的孫女吳孟書小姐說:今天輕鬆走古道,憑弔歷史遺跡,知道很多農事,收穫真不少。

再訪湖桶古道的行程略記如下:                               

0630  在秀峰中學門口集合。

0640  出發,走北宜高速公路轉省9路到坪林

0715  到茶博館休息10分鐘。

0725  走水德產業道路。

0745  到乾元宮,整裝,拍照。

0800  從乾元宮左側小徑上山。

0830  到東坑山口鞍部,休息10分鐘。

0850  到虎寮潭叉路口,介紹虎寮潭路況。

0910  過小溪

0930  進入湖桶遺址,憑弔,拍照,泡茶,休息。

1000  離開湖桶遺址,緩坡上行。

1030  到專賣局界柱,介紹虎寮潭山行程7090分鐘。

1045  到達梳妝樓山登山口。

1110  到達漁光村柑腳坑六號高海住宅,休息、午餐、採購、聊天。

1255  離開高宅。

1315  經過漁光國小。

1410  回到汐止,劃下美麗難忘的句號。

2004/06/20 團隊初訪

2006/07/23 團隊再訪

2006/07/26 遊記完稿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老與火燒坪古道

火燒(閩音唸:火燒 phianˇ

郭老與郭前會長合影

本會最年長的會員,郭來先生2013年   102歲。好幾次與他單獨登山,郭老告訴我:

「他育有子女五人,孫輩及曾孫輩二十幾人,最大的曾孫今年已二十幾歲,家庭美滿。

「日治時期,18歲當礦工,光復後,經營木炭中盤商,43歲至69歲在萬里崁腳經營開採煤礦,民國70年,全台煤礦業凋零,他才歇業。

「他離開礦界,閒不下來,又做了兩年的社區警衛,才退休。

「退休後才開始登山休閒,以前在山區翻山越嶺,只能說是工作,不能算是休閒登山。

體育會黃理事長暨土城、樹林、汐止山會主委與郭老合影

郭老身體非常硬朗,穿戴整齊乾淨,登山時健步如飛,每次都是走在隊伍的前面,我常常自嘆不如。他閒暇時,常獨自悠遊各地山區,近年因眼睛白內障視力受影響,本會的登山活動已漸少參加,但是對於本市熟悉的山區還是獨來獨往,每天凌晨照常登大尖山或天秀宮,黃昏時也沒閒下來,再做資源回收。

好幾次郭老告訴我:有一條古道本會還沒排入活動行程,他要帶我去走走看看,答應了好幾次,因為有事或是豪大雨的影響,始終無法成行。今年豪大梅雨造成中部、南部地區災情不斷,都市淹水,山區土石流沖毀村莊、公路、橋樑,自強號列車出軌,農業損失約有7億元。

難得今天(2006/06/11)梅雨鋒面南移,北部地區豪雨停歇,陽光偶而露臉,趕快背起背包出門透透氣。

0600的電車到汐止,預定搭0630的社巴到天秀宮,看看能否遇到好久不見的山友,互相問候,聊聊天,了解里長及市代表當選的狀況……,想不到0615時,郭老也不約而同的出現在眼前,請教他要到哪裡?「到大尖山!不,難得天氣不錯,還是到五指山區走走盼望已久的古道比較好。」我欣喜答應,改搭9路五指山線社巴。

到驛站咖啡館、彩虹橋等地,汐萬路的右側濱臨柯子林溪谷,荒野精舍以後道路的兩側已無房舍,左側有往下叉路以後,路邊的電桿也沒有了,看到「汐萬路三段380巷」指示牌,左面高凸的山頭就是火燒坪山,不多久,就準備拉鈴,告訴司機先生在右面有大片鑿山痕跡的山壁路邊下車。

下車的地方,前頭是彎道有小土堆,山壁的對面草坪設置一組石桌石椅

到馬路左側,有4枝一人高的鍍錏鐵柱,旁邊有一顆99617號測量點,前方山頭就是火燒坪。沿馬路退回,下行約10公尺的下坡樹林入口處綁有多條路標,郭老說這裡是火燒坪古道的入口。我們沿路標下一段4050度的山路,連日的大雨,山路濕滑,請郭老速度放慢,他說沒關係今年已經獨自走了多次,仍然快步前進,我則跟在後面,拄著登山杖小心慢行。

火燒坪古道是郭老最懷念的地方

5分鐘,山路往上陡,山壁下面看到3座寄金的「皇金甕」,右行或左行,郭老說都可以登頂,我們往左上行,上下坡比較困難處,郭老都绑上繩子,幫助登山人行走,真的感恩不盡。

約走5分鐘的5060度陡坡,就上了古道的最高處,因全線林木茂密,炙熱的陽光照不到身上,涼風吹來頓時熱氣全消,加上不時傳來蟬鳴,鳥叫聲,更感精神百倍。

右邊這條山路是最近慈聖佛堂開闢的,比較好走。郭老說:他的老家在「車坪寮」,八連路三段的慈聖佛堂下方,走路約三、四分鐘的距離,如果開車要從老爺山莊第二期社區進入,時間約20分鐘,他23歲搬出老家,十幾年前老家曾經整修過,一、二樓可以擺四張飯桌,家俱、碗盤具全,可惜整修後第一年只回來住過六天,第二年只住過二天,以後再也沒有住過夜。當初慈聖佛堂建寺就使用他家的門牌號碼。

郭老的故鄉在車坪寮

左邊山路是郭老年輕時與鄉親從老家附近出發,當時還沒有公路,他們翻山越嶺,越過現在的汐萬公路、向東行經過五指山的山腰,七分寮地區,在「烏途炭」的「柑仔店」附近,大約是現在的「萬七」公路下到萬里鄉崁腳工作,腳程快的人二、三小時可以到達。

我們拉著繩子,抓著樹幹,下降5060度陡坡,約十幾分鐘腳程的地方,樹林中還留有茶樹,以前他曾經在這個地名叫「火燒坪」的地方開山種茶,現在雖然看不到茶園,但是古道的痕跡、山澗的水聲,郭老仍然非常熟悉。

古道途中比較陡峭的地方,廟方收集廢輪胎作台階,方便山友行走,功德很大,可惜卻降低百年古道的痕跡,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離公路約 200公尺的左邊有一條叉路,廟方用保利龍做的指標寫著:「往大石頭峰頂」,我們下來的路徑標著:「往慈聖佛堂」,其實,如改為「往柯子林山」、「火燒坪古道」,在古道最高處標示,右:「往慈聖佛堂」,左:「經火燒坪古道到慈聖佛堂」會更切意,更合山友登山意願。

不久,就到八連路登山口,總計費時45分鐘,輕鬆走完火燒坪古道現在僅存的路段。0755在八連路轉搭8路社巴上五指山,在山上隨意走走,0900在汐萬路再搭9路社巴順遊翠柏山莊,才滿意回汐止。

請參閱山林遊記:第30柯子林山O型縱走

行程建議:出發前先了解社區巴士發車時刻:

1.從汐萬公路火燒坪古道八連公路,大部分路徑都是往下行,行程約45分。

2.從八連公路火燒坪古道汐萬公路,大部分路徑都是往上行,行程約70分。

3.從八連公路慈聖佛堂右上或左上火燒坪古道八連公路,第一、二條環型健行,行程約110分。

4.慈聖佛堂左上火燒坪古道柯子林山汐萬公路,行程約180分。

2006/06/11  旅遊

2006/06/13  遊記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寮瀑布步道仁山自然步道

時間:9564

領隊:陳丙丁

嚮導:黃金英

參加人數:40

紀錄:黃清淇

 

三十公尺高的新寮瀑布,水量終年充沛,十分壯觀。

位在宜蘭縣冬山鄉的「新寮瀑布」,是宜蘭「冬山河」的源頭,發源於海拔九百八十公尺的新寮山,瀑布高度約三十公尺,寬度有五公尺,去年底步道整建完成,假日蜂擁而來的人潮洶湧,目前羅東林管處採總量管制措施,同一時間最多允許三百人入園,在入口處登記發放識別證,佩帶胸前,出園時交回。

在今年春節,會長及丙丁兄等家族曾在附近旅遊露營,發現優美的景點,值得介紹給山友,所以排入本期六月四日的行程。 

最近一連幾日,梅雨鋒面在台灣附近滯留徘徊,豪大雨造成苗栗、南投、高屏等地區不少的災情。今天氣象報告:全台下雨機率百分之八十,鋒面將北移,而且有豪大雨的警訊。可是今天早晨天公作美,北部地區出門卻不用撐傘,到北宜快速公路頭城交流道時,看到人山人海,氣球拱門架在公路上,才想起北宜公路的雪山隧道訂在本月的十六日要通車,今天舉辦雪山隧道路跑活動,本會會員也有四名選手參加,當我們的專車開上北宜公路頭城至羅東段時,雖然看不到他們,大家都預祝他們有傑出的成績。

大夥兒在新寮瀑布入口標誌處合影

葉富吉賢伉儷留影

郭會長與金孫留影

這條全長九百多公尺的步道,有溪水、動植物景觀等,步道盡頭還有觀瀑平台,可呼吸到森林芬多精與瀑布水氣,成為休閒好去處。新寮溪穿越斷層,形成三十公尺高的新寮瀑布,水量終年充沛,十分壯觀。

換角度觀賞新寮瀑布

平穩好走的鋼索吊橋

為保留自然生態,沿途設兩座吊橋(踏腳處兩條鋼繩再包麻繩,非常平整,比松羅國家步道好走。),兩小段陡峭路段搭建木梯,其餘都就地取材,用石板或原木鋪設。步道旁有林蔭與溪水,走起來清爽、自在,不需涉水就能抵達瀑布。

「新寮溪瀑」是宜蘭「冬山河」的源頭,水量終年充沛,十分壯觀

步道盡頭,有觀瀑平台,距離瀑布僅六、七十公尺。遊客可以欣賞美景,呼吸到濕潤的清新空氣,還可拍照留念。新寮瀑布步道生態豐富,有野生魚蝦、蛙類、台灣紫嘯鶇、鉛色水鶇、大鳳蝶、赤腹松鼠和台灣獼猴等,是一條兼具休閒教育功能的自然步道,適合全家同遊。

我們的專車進入羅東市區前,在環鎮道路大十字路口右轉純精路、義成路、丸山路、新寮路,沿途有指標引導仁山自然步道,新寮瀑布步道。領隊有先見之明,決定先到新寮瀑布步道,再健行仁山步道。果然到達林務局冬山工作站下方的新寮瀑布步道入口時,已有許多人在排隊領取入園證,停車場已停了二部大遊覽車,路邊也停了不少的小型車。

「魚梯」是魚性化的生態設計

 

從新寮瀑布步道出來,我們才得知:司機怕新寮路道路狹小,路邊停車太多,回程大車出去有困難,他等我們下了車,即刻開走遊覽車,停到二公里外的仁山步道附近的停車場。走在悶熱的馬路上,有如剛從冷氣房出來的感覺。

領隊丙丁兄在仁山步道口留影

仁山登山步道可以環繞仁山植物園一圈,步道長約三公里,走完全程約需一個多小時,五尺寬的石板階梯步道整齊劃一,步道兩側的各類樹種皆設有解說牌。

登山途中路經「艾園」及「嵐園」,艾園的設計以獨特的迴廊、水榭、洞窗、景石、水池、涼亭等唐式建築,搭配松、竹、梅、垂柳、芭蕉等植物,表現出唐式庭園的特色,美輪美奐,遊客宛如置身於中國書畫

每次限制6人,山友等候過橋

嵐園則遍植櫻花,加上青楓、茶樹、桂竹、各式杜鵑等植栽與園中設置的瀑布、灣流、木橋、石燈、竹籬等相呼應,呈現出日本庭園景觀。

仁山登山步道可以環繞仁山植物園一圈,步道長約三公里,走完全程約需一個多小時,五尺寬的石板階梯步道整齊劃一,步道兩側的各類樹種皆設有解說牌。

登山途中路經「艾園」及「嵐園」,

艾園的設計以獨特的迴廊、水榭、洞窗、景石、水池、涼亭等唐式建築,搭配松、竹、梅、垂柳、芭蕉等植物,表現出唐式庭園的特色,美輪美奐,遊客宛如置身於中國書畫中。

過了最高點的仁山涼亭,來到了觀景平台,放眼望去,遠方群山,層巒聳翠,連綿不絕。站在觀景平台上向下俯瞰,視野遼闊,蘭陽平原盡收眼底,天氣晴朗時,可以眺望遠方的太平洋及龜山島。霧氣氤氳下的蘭陽平原在迷濛中更顯詩情畫意,美麗極了;冬山河綿亙其中,浩浩湯湯,十分壯觀。讚嘆之餘,深感浩瀚蒼穹,滄海一粟,放寬心胸,心情也跟著海闊天空了起來。平台的另一側為健康體能園地,伸展筋骨等十二項有趣的體能訓練活動,可促進您的身心健康,簡單的測試,為您的健康打分數。

出了仁山植物園,看到販賣山產的小販林立,才知覺又回到人間。

 2006/06/04  旅遊

2006/06/07  遊記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鶯新亮點   龍窯橋啟用

新北市第二座人行景觀橋「三鶯龍窯自行車專用橋」在2013112日正式啟用,因這天下大雨,氣溫又低,沒有趕去看熱鬧,1/14氣溫回暖,陽光露臉,我利用下午到鶯歌曬曬太陽,看看龍窯橋的位置,橋的英姿,好為1/20響導鶯歌大溪龍潭三坑自行車之旅作準備。

三鶯龍窯橋-0013

 

三鶯龍窯橋-0014

三鶯龍窯橋-0015  

  龍窯橋位在鶯歌南靖園,在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19公里處橫跨鶯歌溪,串連新北市和桃園自行車道,橋樑將自行車道從三重環保公園,一路串連至桃園大溪、龍潭三坑,長達四十三公里。除了龍身橋體形塑龍窯意象,彷彿時光隧道,讓人驚覺「別有洞天」。夜間還會有炫彩奪目的光雕秀,照亮河畔夜空。

三鶯龍窯橋-0002

 

三鶯龍窯橋-0003

 

 三鶯龍窯橋-0017

 

三鶯龍窯橋-0018

 

三鶯龍窯橋-0019

   

三鶯龍窯橋-0006

 

三鶯龍窯橋-0007  

朱立倫市長表示,新北市第一座人行景觀橋「新店陽光橋」啟用後,深獲好評。

陽光橋-0007

 

陽光橋-0011  

第二條「三鶯龍窯橋」也已竣工,市府將持續以每年一座橋的進度,接下來包括板橋浮洲的大漢溪、汐止五堵的基隆河,也會建構出這樣的景觀橋。

三鶯龍窯橋-0024

 

三鶯龍窯橋-0025

「三鶯龍窯橋」橋長85公尺,寬與高均3.5公尺,採用鋼構桁架表現方式,提升橋樑的輕巧與現代化空間感;配合上橋身內木雕歷史的人文背景,橋體採祥龍獻瑞的龍身,形塑出鶯歌的龍窯意象。「三鶯龍窯橋」也串起鶯歌的重要景點,能便捷通達三鶯陶花源、陶瓷博物館及陶瓷老街等,還能欣賞「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打造的各種主題文化景觀。

三鶯龍窯橋-0005

 

三鶯龍窯橋-0008

 

三鶯龍窯橋-0012  

希望大家有空,多利用單車專用道去運動、度假、賞景、聯誼、接觸大自然、陶冶身心、消除疲勞,度過愉快的時光

旅遊日期:2013/01/14

 

參閱:新北市跨河行人單車專用道

汐止星光橋璀璨 浪漫賞夜景

新月橋串連新莊廟街和板橋藝文特區的交流

三鶯新亮點龍窯橋啟用

新北市第一座單車橋—新店陽光橋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里左岸騎單車遊記

今天(2013/03/10)天氣晴朗雖然氣溫達到29度,但是有微風,很適合騎單車出遊。早晨6時從基隆河左岸出發,經大佳河濱公園、百齡公園到17K處轉淡水河右岸車道,上台北大橋,換淡水河右岸車道向南行,到新北橋下右轉入二重、八里方向,進入疏洪公園。

二重環狀遊-0019

 

二重環狀遊-0008   

在幸福水漾公園、杜鵑公園、追風運河公園……倘佯、拍照,再轉「成蘆橋」,往八里方向前進,八里渡船頭人潮多,單車無法騎乘,候船過河到淡水的人龍好長,好不容易才到達十三行博物館,台北港,返程由關渡大橋換基隆河右岸車道,1600回家,共騎乘78公里。

二重環狀遊-0010

 

二重環狀遊-0012

 

二重環狀遊-0016

 

二重環狀遊-0021

 

  二重環狀遊-0009

 

二重環狀遊-0010 

 

二重環狀遊-0011

 

二重環狀遊-0014

 

二重環狀遊-0020

 

二重環狀遊-0022

 

二重環狀遊-0005

 

八里左岸行-0090_調整大小

 

二重環狀遊-0001

 

  八里左岸行-0036_調整大小

 

DSCN9390_調整大小

 

八里左岸-0026

 

八里左岸行-0057_調整大小

 

八里左岸行-0059_調整大小

 

八里左岸行0063_調整大小

 

八里左岸行-0068_調整大小

 

八里左岸行-0079_調整大小

 

    二重環狀遊-0004

 

二重環狀遊-0018

 

八里左岸行-0025_調整大小

 

二重環狀遊-0002

 

二重環狀遊-0003

 

    八里左岸行-0008_調整大小

 

  二重環狀遊-0007

旅遊日期:2013/03/10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南寮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

 新竹十七公里海岸-018    

南寮港區希臘風  如似歐洲地中海

 004 007 009   

新竹南寮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自漁港環保公園起至鹽港溪口南岸區,沿線行經:漁港、防風林、看海公園、海天一線看海區、港南風景區(港南運河)、紅樹林、風情海岸、南港賞鳥區,各有其特色及風貌,是北台灣沿線風景最具特色的自行車道。

 新竹十七公里海岸-001

 

 新竹十七公里海岸-007

 

新竹十七公里海岸-011   

 沿海自行車道的五座特色大橋:彩虹一橋、彩虹二橋、大彩虹橋、藍天橋、白雲橋。

 新竹十七公里海岸-004

另有一座「攜伴騎車,已過一半」具有寓意的「伴橋」。

 去年2011/10/22帶小摺騎到香山段14K處,內胎被玻璃刺破,(大約同一時間,遇到2位不認識的跑車難友也破胎)麻煩的事記憶猶新,這一次改用租車省卻麻煩,而完成宿願。

 新竹十七公里海岸-024

旅遊日期:2012/10/12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北市第一座單車橋—新店陽光橋

「陽光橋」的前身即是新店中安便橋,新北市政府斥資4億元為淡水河曼哈頓計畫實現第一個願景,20111119日通車,專供行人、自行車專用的休憩景觀橋,這座橋打破全台跨距最大的鋼構橋梁紀錄,河中不落橋墩,跨距長達245公尺,全長315公尺。

陽光橋-0001

 

陽光橋-0002

 

陽光橋-0004

 

陽光橋-0007

 

 陽光橋-0011     

 

陽光橋地處陽光運動公園園區,所以命名陽光橋,它的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專供自行車與行人使用、禁行機動車,除串連碧潭上下游風景區,並銜接新店溪右岸萊茵河公園與左岸陽光運動公園的自行車道及人行道,是新北市第一座橫跨淡水河流域的休憩景觀橋。

陽光橋-0009

 

在啟用前的201110月陽光橋以琴弦般之鋼索及五個拱圈支撐橋面,突顯陽光橋的婉約還榮獲第13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陽光橋-0014

 

陽光橋-0021

在啟用前半年內多次去探訪何時開放騎車,啟用後到新店碧潭,多會順路上去做一個「倒8」型路線遊覽(如去時走新店溪右岸再過陽光橋,換新店溪左岸過碧潭橋到橋下碧潭邊,回程走新店溪右岸過陽光橋換新店溪左岸到秀朗橋或永福橋,再回到台北市)。

陽光橋-0029

 

後記:雙北兩市的單車路線是平時的運動場所,第一座單車橋是新店陽光橋,單車第二座橋是鶯歌龍窯橋

旅遊日期:2011/11/1612/28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溪溝古道輕鬆遊

河床中碧綠的大石盤

「雙溪溝古道」位於士林內雙溪與五指山之間,是近年來才為山友發現的一條古道,而曾走過這條古道的山友,無不讚譽有加。有山友稱這條古道為「私家路線」。

雙溪溝,是內雙溪的支流,發源於五指山的風櫃嘴附近。古早時候,士林、外雙溪一帶的居民循著這條溪谷而上,翻過風櫃嘴,經溪底、崁腳,通往萬里,這條兩地往來的道路,被稱為「萬溪古道」,公路開發之後,古道就被取代了。

「雙溪溝古道」的入口共有三個,第一處在五指山公路約 18公里上方處,可以在汐萬路起點站下車,距離五指山的「西門町」下方不遠處。

第二處約在19公里附近,公路為S型彎道,路旁有「五指幹#228,#227」。

第二處約在19公里,公路為S型彎道,路旁有「五指幹#228,#227」,對面有青青草地及公所建置的石桌椅。

第三處登山口位於風櫃口下方,萬溪產業道路5.5公里的V型轉彎處。

第三處登山口位於風櫃口下方,萬溪產業道路5.5公里的V型轉彎處,路口前有幾顆大石頭,還有一面彎道鏡很好確認。

這三個路口可以連成一個等腰三角形,(一)→(三),(三)→(二)各40分,(一)→(二)15分,走完全程需要一個多小時,乘坐社巴間距要隔開二小時,才有充裕的時間欣賞景色,聆聽自然界的聲音。

這三個路口,我都走過,各有優缺點,如果乘坐免費社區巴士上五指山的山友,則建議選擇由第一登山口進入,反時鐘方向,作O型健行,如果再想連遊帕米爾公園,或是想連走大崙頭山,都應選擇本方案,重複路線最少。如果從第二登山口進入經第三登山口再到第一登山口,作O型健行,就結束活動,下車地點不熟悉的山友較難對司機先生說清楚。如果從第三登山口進入,則要先到風櫃口再下萬溪公路,二條古道都想走,則會重覆一邊。

現在以第一方案作為旅記:

乘0630從大同路汐止車站出發,到五指山汐萬公路的起點(假日攤販有營業的五指山西門町)下車,時間約0710,上洗手間後,往內湖方向走,到18K處向西北進入古道,大致一路下坡,全程路徑寬約5、60公分,雜草不多,約10分鐘過潺潺的小溪,一路水聲相伴,雖無蟬鳴鳥聲,林蔭中卻涼爽與幽靜,溪石披上綠色的苔蘚,配上迷你小瀑布,更覺舒適無比。約10分鐘後,與第二登口下來的步道合在一起,先往前直行,到出口看看景色了解情況,再回頭過溪走第二步道。

溪水清澈,倒映著樹影,景色清幽,令人留連不忍離去。

這時看到的溪水水量變多了,河中有一支引水的水管,約幾分鐘,河床中看到一塊碧綠的大石盤,溪石平坦如床,而溪水清澈,倒映著樹影,景色清幽,令人留連不忍離去。

臨崖的巨大岩石,可以容納20人站立欣賞頂山、內雙溪一帶景色

右邊有叉路往上走約3分鐘,在左面會看到一塊臨崖的巨大岩石,可以容納20人站立欣賞頂山、內雙溪一帶景色,再一分鐘就到達萬溪產業道路,路樁5.5公里,V型轉彎處的路口。

山路右側有往下走的帕米爾公園小徑

了解雙溪溝古道第三個入口之後,就原路回到過小溪有叉路的地方,順著路標「帕米爾公園、大崙頭(尾)山」的方向順著小河邊小徑緩緩上坡,邊走邊欣賞桃花源的祕境,走到高處較寬闊的林中平地,這裡有用樹幹釘成簡易的代用長椅,供山友休息,多吸收芬多精。

山友休息處,可多吸收芬多精

再往前行約10鐘,山路右側有往下走的帕米爾公園小徑(約40分鐘會到達,以後再介紹),再2分鐘就到五指山公路約19公里,公路為S型彎道,路旁有「五指幹#228,#227」,對面有青青草地及公所建置的石桌椅,這裡是雙溪溝古道第二個入口。沿著公路旁的步道上去15分鐘,就回到第一個入口,剛好完成O 型輕鬆行。

回到五指山汐萬公路的起點,坐在涼亭,或是到上方賣咖啡的小山上犒賞自己,喝一杯咖啡,欣賞對面五分山列、姜子寮山列山稜、汐止地區、台北101均歷歷在目,非常愜意。

2007/03/23  24  28  健行

2007/03/28   遊記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