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空遊台北城五座城門
2016/02/07柯P市長指令拆除忠孝橋的忠孝西路引道動工,於02/12前完工,讓承恩門悶氣39年,終於風華再現。
↓下面2張照片是拆引道前所拍,引道橫過正面,站在城門正面無法拍到全貌,只好走到背面拍攝。
1875 年清帝批准福建巡撫沈葆楨的『台北擬建一府三縣』 奏摺,台北府正式成立。台北城於 1882 年開工興建,在 1884 年正式完工。迄今(2016年)已132年。
台北城有五座城門,臺北城牆內的街區被稱為「城內」、「城中」,此稱呼並沿用至今。城內也是臺北三市街之一,清領時期台灣兩大行政機關-台灣巡撫衙門和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皆設於此。
1.北門(承恩門) 落成於1884年,為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的城門,原有接官亭、甕城今已不存;現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2.南門(麗正門)也稱為南大門,為台北府城正門,規模為台北府城五個城門中最大者。
3.小南門(重熙門),是板橋林家捐建,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 1879年建立。
4.西門(寶成門),為台北城五個城門裡面最華麗的城門。清光緒34年(1908年)日本人拆除城牆,是唯一被拆除的城門。為紀念此門,在「寶成門舊址」,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外牆,設有城堡型紀念碑。
↓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後方的大樓
5.東門(景福門) 建於光緒8年(1882年),是台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東門因面臨東方,在日治時期時又名為照正門。
趁承恩門風華再現,燃起市民對台北城門的興趣,紛紛來拍照,如能撥空一、二小時,攜伴或獨行繞城一周,對五座城門的城內、城外又作一番認識,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