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作埤內古道

作埤內葉府祖厝原址

葉富吉賢伉儷帶領會員參觀祖厝原址

祖厝原址外庭

葉富吉賢伉儷帶領會員參觀祖厝原址

作埤內古道被大水沖毀需涉水通過 

作埤內古道被大水沖毀需涉水通過 

作埤內縣議員李和先生祖厝

問住在汐止的人們:作埤內在哪裡?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連中、老年人也會覺得陌生,去過的人更少。

在汐止東南邊,古早時候稱「石硿子」的東山里(1),從仁愛橋以南,磐石嶺以北,姜子寮山以西,鵠鵠崙以東的地區,統稱「作埤內」,石硿子溪(東山溪)上游由南向北穿過作埤內,房舍都建在河谷的山坡上。

地名為什麼叫「作埤內」?「埤」在哪裡?葉富吉先生告訴我:先民築壩成池儲水,因為是人工所建,當然叫「作埤」,以現代的名詞就是建水庫,「作埤內」在水庫後面就非常清楚了。

李金木先生、周再思先生和台北縣第二屆縣議員李和先生,曾先後在這裡投資開採半柴、油炭的小型拖籠煤礦,礦名叫新興隆煤礦。還有十幾個焦炭窯,早期還沒建卡車路時,是用輕便車運到用四塊大石板鋪成,中間有石柱的興隆橋,(汐平公路改建水泥橋稱為仁愛橋)再由卡車轉運。

後來沿河邊建有卡車路運送煤炭、焦炭到重工業(台灣煉鐵廠)。這裡物產富饒,除了山產、煤炭以外,也有石灰石礦,出產石灰。在古道旁有一座高約六尺的方形大石柱,很多人(作者也如此)猜測是橋墩,其實它是架大水管引水發電的柱子,石硿子在此處設有小型發電所。

居民大多從事農耕、植林,兼作採煤、燒炭、作石灰等工作,全盛時期居民有幾百人。很不幸,民國58年中秋節前後二次的超級強烈颱風,豪雨不斷,土石流造成大崩山,重創作埤內地區,產業、家園破壞殆盡,世居作埤內的部分居民不得已才離開家園。

十幾年後作埤內地價上漲,居民回來啦,有眼光的人士,也在風景秀麗的作埤內購地蓋起別墅。每年夏天,市公所在汐平公路仁愛橋附近的東山溪,效法先民「作埤」,整建天然河流游泳池供市民免費游泳,汐平公路賞景的人潮漸漸增多,探訪古道的熱潮在各地延燒,汐止的後山:平溪、菁桐地區,假日人山人海,知道汐止市有社區免費巴士到磐石嶺,大台北地區的愛山人漸漸增多,他們也會從磐石嶺向北健行東山路,走菁桐古道汐止段,或是向南走古道菁桐段抵達平溪、菁桐,才坐電車回家,很可惜的是這些愛山人士已經到作埤內門口,卻不知道與東山路平行的東山溪谷有一條景色優美,可以戲水、沿路濃蔭敝天超過百年的作埤內古道(2)。

東山路(菁桐古道汐止段)與作埤內古道都是石硿子到石底的古道,前者在山腰後者在溪谷,不僅是陸路與水路的差別,東山路上半段已鋪好柏油,下半段則鋪水泥,只有中間一段約 500 公尺還是泥土路,全線可通行小型汽車,開闊沒有遮蔭,嗅不出古道的味道(僅在泥土路段下方還保留約等長的古道)。

作埤內古道雖然經過幾次颱風的浩劫,靠近河岸的古道有幾處崩塌,需要不斷的涉水,轉換走到對岸尋找路徑,但也增加不少的樂趣,如果在盛夏,您一定想泡在清澈的溪水中。礦場已消失,僅留下一節約5尺的鐵軌做見證,世居作埤內的葉府,還留有兩處的古厝遺址,房屋的基地相當寬大、精美,可以想像出居住此地的舒適。

據葉富吉先生說:他曾祖父    葉求老先生世居作埤內,在這裡成家立業,東山路上的開路紀念碑,是曾祖父當保正時開保甲路所立的,他16歲時還住過此處。途中有一片杉木林,樹幹直徑約有七、八寸,他曾參加植樹,如今樹木已成材,令他高興不已。其中有一株杉木根部被拔起,橫躺在河面上,枝葉還是鮮綠,展現它的生命力,令人感動,也感到天災的可怕。

感謝市民代表會廖副主席正良先生,平時熱心公益,對於整理古道,藉由點到面的文化深耕活動,喚醒社區共同愛護,欣賞文史古蹟,昇華至守護,維護汐止的好山好水,非常關心、用心,深獲市民擁戴,當選本屆台北縣議員。也感激市公所去年1223日出動15人的割草大隊,由葉富吉先生指引,辛苦揮汗整天,讓荒廢三十幾年,被比人高的蔓藤、茅草淹沒的作埤內百年古道,恢復部分路寬二米的保甲路原貌。

2006/01/15本會從磐石嶺下切作埤內百年古道活動,有52人參加的盛況,連住在永和市,在中央銀行服務的葉先生,也放棄自己隊的行程趕來參加,可見作埤內百年古道吸引力不小。

 從仁愛橋逆水上行,或是從磐石嶺往下走,只費二、三小時即可愜意的走完作埤內百年古道,愛山的朋友,您也來探訪一趟吧!

1:根據東山國民小學校史記載,民國十六年(日本昭和二年)四月設立臺北州七星郡汐止公學校石硿子分教場。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一日,改稱為汐止國民學校石硿子分教場。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一日獨立設校,改稱為台北縣立東山國民學校。由此可知日據時期的石硿子,到台灣光復後才改稱東山。老一輩的人還習慣稱「石硿子」。

2:根據李和家族略史(1984年時,李和70歲,在祖厝立碑)記載,他的祖先在清朝乾隆29年(公元1764年)由福建渡海來台,就在作埤內定居開拓,迄今已242年。

2005/12/24  2006/01/15旅遊

2006/01/21  旅記

 

CoinMan2009/01/03 22:55 回應

 今日從東山路獨行菁桐汐止段古道至磐石嶺
然後回切走作埤內古道出內曾路(此段約費120)
途中溪谷見一果子貍被獵者補獸夾夾住右後腳
南段不斷的在溪左溪右切換(路跡尚稱清楚,過河時稍加留意路跡暨登山路條則無迷途之慮)
饒有古意的古道
謝謝你此篇對古道文史背景之介紹
對遷居汐止12載的我
能對古道有進一步的瞭解

 achi2009/01/05 16:27回覆

作埤內古道在58年破壞湮滅,

迄今將近40年,

您遷居汐止12載,

卻能一睹古道近況,

算是有緣,

希望古道早日風華再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